[發明專利]一種支持差異度量的角色動態轉換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008407.5 | 申請日: | 2011-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817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6-01 |
| 發明(設計)人: | 廖湘科;李姍姍;李文博;何連躍;吳慶波;陳松政;魏立峰;王蕾;彭紹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21/00 | 分類號: | G06F21/00 |
| 代理公司: | 國防科技大學專利服務中心 43202 | 代理人: | 郭敏 |
| 地址: | 410073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支持 差異 度量 角色 動態 轉換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操作系統中角色的動態轉換方法,尤其是有大量角色和復雜應用的角色動態轉換方法。
背景技術
訪問控制是信息安全領域中的一類重要技術,其作用是對需要訪問的主體(用戶或進程)進行身份驗證,限制主體對訪問客體(文件或系統)的訪問權限,使計算機系統在合法的范圍內使用。研究表明80%的攻擊和入侵都來自組織內部,來源于合法用戶的非法使用和越權訪問。訪問控制可以最大限度阻止這種來自內部的破壞。它通過授權系統的控制,保證用戶只能獲得訪問資源的最低權限,避免越權訪問的發生。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普及,訪問控制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它聯同其它一些信息安全技術,比如密碼、認證與識別、審計、網間隔離與訪問代理、反病毒等一起,致力于打造一種支持多種安全服務,具有強有力的安全機制的信息系統。
針對不同的安全策略提出了許多訪問控制模型,如自主式訪問控制(DAC)、強制式訪問控制(MAC)和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RBAC)。單一自主式和強制式訪問控制策略的工作量大,而且不便于管理,而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RBAC)擁有諸如安全性高,靈活性強,接近現實世界等優點,一經提出就得到了廣泛的關注,目前已在很多領域得到了大量的應用,發展較為成熟。
基于最小權限的原則,在現有基于RBAC的操作系統中,對于系統中的大部分應用,無論經過何種認證,一開始都為用戶綁定一個最小權限角色。角色的權限決定了用戶的權限,當用戶需要執行某些受限操作時,無論之前用戶是否進行過認證,都需要對用戶進行再次登陸。系統的重復登陸增加了用戶的工作量,降低了應用的靈活性。
角色的動態轉換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個很好的方法,但是角色的動態轉換改變了原有角色的轉換模式,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問題。依據用戶對轉換是否感知,角色轉換可以分為顯式轉換和隱式轉換,兩類轉換都存在著各自的難點。顯式轉換中,需要為用戶提供角色選擇界面,而遠程訪問用戶無法彈出角色選擇界面。隱式轉換中,如果采用創建新進程的方式,則原進程的中斷難以恢復現場,目前還沒有一種適合操作系統中本地角色動態轉換的方法。
在當前的安全操作系統中,隨著計算機速度的飚升,和網絡并行計算的普及,越來越多舊的認證機制變得非常脆弱;同時,也出于用戶管理方便的需要,有時侯需要去改變應用程序的認證過程。傳統的應用程序的認證機制就顯得很不方便。Unified?Login?With?Pluggable?Authentication?Modules(PAM)(V.Samar,R.Schemers.http://www.opengroup.org/tech/rfc/mirror-rfc/rfc86.0.txt),October?1995)公布的可插入式認證模塊即PAM(PLUGGABLE?AUTHENTICATION?MODULES)解決了這個問題。PAM主要由PAM引擎(在/lib中的PAM庫中,包括PAM?API和PAM?SPI),認證模塊,配置文件三個部分組成。如果某個應用程序使用了PAM,當它需要進行用戶認證的時候,通過讀取以該應用命名的配置文件加載配置文件指定的認證模塊。/etc/pam.d目錄被用來存儲所有的PAM應用程序的配置文件,每個應用程序(確切地說是每個服務)都有它自己的配置文件。配置文件由規則組成,每條規則包含四個字段——模塊類型(指定了PAM模塊類型。現有4種模塊類型,分別為auth,account,session和password)、控制標識(指定了對PAM模塊結果所應采取的行動。4個有可能使用的值為required,requisite,optional和sufficient)、模塊路徑(包含了PAM模塊的絕對路徑名位置)、變量(模塊的標識或選項)。
應用程序只需要把認證過程簡單地交給PAM,然后,由PAM對用戶進行認證,PAM再將認證的結果返回給應用程序,應用程序并不知道PAM到底使用什么方法對用戶進行認證。
用戶成功通過系統的認證機制便認為該用戶為“可信”用戶。然而,黑客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成功騙取用戶的認證憑證,繞過認證模塊登陸系統,但黑客明顯不是“可信”用戶。而且可信是非理性的,是一種經驗的體現,不僅僅有具體的內容,還應有程度的劃分。
針對如何體現用戶通過不同強度的認證機制的問題,國防科大提出了認證可信度推理模型,其中借鑒專家系統中不確定性推理的思想,利用可信度來對這些不確定性因素進行度量。
定義1可信度表示一個事物或現象x在系統中主觀可信的程度,用t(x)表示,t(x)∈[0,1]。t(x)為0表示完全不可信,為1表示完全可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00840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