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玉米高產種植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006776.0 | 申請日: | 2011-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384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8-03 |
| 發明(設計)人: | 鄭聯壽;樊麗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 |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衛專利事務所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 地址: | 034000 ***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玉米 高產 種植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作物栽培技術,具體為一種玉米高產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的玉米種植方法都是等行距種植,這種種植方法植株通透性差,抗倒性能弱,且不利于田間管理和收獲;加之耕作技術落后,整地質量差,播種水平低,苗不全、不壯,密度不適宜等,使玉米產量減少5~8%。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傳統玉米種植方法因植株通透性差、抗倒性能弱而導致玉米產量低的問題,提出了一種玉米高產種植方法。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玉米高產種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整地、選種、播種、施肥、田間管理、收獲,所述播種采用下述方法,兩穴為一個種植組,相鄰兩個種植組之間的組距為90?cm或100cm,且每一穴內留兩株玉米。
在不改變農民現行播種習慣的同時,本發明采用種兩行空一行留雙株的種植方法,人為制造了植株邊行優勢,增加了玉米通風透光度,提高了光合效率,利于追肥和收獲,從而提高種植密度33.3%,并且對玉米產量增加起到了積極作用。
進一步地,所述每個種植組中,穴距為45cm或50cm。在實際生產中本發明方法簡便,栽培技術新穎,種植密度科學合理,玉米增產效果明顯。
以下是在山西三年試驗的效果,增產率可達30%~40%:
1、2008年在忻府區小檀村玉米所面積為40.5㎡的原種場對品種為鄭單958的玉米進行試驗,播種時間4月28日。試驗方法采用對照等行距45cm×45cm種植,密度4000株/畝;試驗寬窄行45cm×90cm種植,密度5330株/畝。隨機排列,三次重復。下表為試驗結果:
2、2009年在忻府區小檀村玉米所面積為40.5㎡的原種場對品種為先玉335的玉米進行試驗,播種時間4月27日。試驗方法采用對照等行距45cm×45cm種植,密度4000株/畝;試驗寬窄行45cm×90cm種植,密度5330株/畝。隨機排列,三次重復。下表為試驗結果:
3、2010年在原平市新野莊面積為2.8畝的原種場對品種為先玉335的玉米進行試驗,播種時間4月27日。試驗方法采用將試驗地一分為二,各占1.4畝。其中一半為對照,與農民現行種植方式一致,即:等行距種植(45cm×45cm),密度4000株/畝。另一半寬窄行種植(45cm×90cm),密度5330株/畝。下表為試驗結果:
本發明有效解決了傳統玉米種植方法因植株通透性差、抗倒性能弱而導致玉米產量低的問題,適用于所有玉米種植區的玉米生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種植方法示意圖。
圖2是傳統玉米種植方法示意圖。
圖中:“*”代表玉米。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玉米高產種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整地:深耕施底肥;
選種:精選籽粒飽滿的玉米種子;
播種:兩穴為一個種植組,相鄰兩個種植組之間的組距為90cm,且每一穴內留兩株玉米;每個種植組中,穴距為45?cm;
施肥:每畝施農家肥1500公斤,氮素9公斤,磷4公斤,鉀5公斤,鋅肥1公斤;
田間管理:噴灑除草劑,間苗,追肥;
收獲。
實施例2:
一種玉米高產種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整地:深耕施底肥;
選種:精選籽粒飽滿的玉米種子;
播種:兩穴為一個種植組,相鄰兩個種植組之間的組距為100?cm,且每一穴內留兩株玉米;每個種植組中,穴距為50?cm;
施肥:每畝施農家肥1500公斤,氮素10公斤,磷4.5公斤,鉀5.5公斤,鋅肥1公斤;
田間管理:噴灑除草劑,間苗,追肥;
收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未經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00677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水稻免耕直播覆蓋栽培方法
- 下一篇:多反射面太陽能發電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