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水下光纜的水下航行體通信方法與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006252.1 | 申請日: | 2011-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752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5-25 |
| 發明(設計)人: | 唐璜;肖倩;趙棟;吳紅艷 | 申請(專利權)人: | 復旦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B10/12 | 分類號: | H04B10/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陸飛;盛志范 |
| 地址: | 2004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水下 光纜 航行 通信 方法 系統 | ||
1.一種基于水下光纜的水下航行體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光纖傳感技術,將布設在水下的光纜作為聲傳感器,構建聲傳感系統,用于接收水下航行體對其發出的聲信號,并將攜帶上述聲信號的光波傳輸到陸上基站,然后通過解調設備,還原信號,實現單向通信;其中:
所述聲傳感系統,是一種水下光纜(6)與光纖干涉組件(2)、反饋裝置(5)構成的干涉光路結構,還包括光電轉換及放大裝置(3)和數據處理分析終端(4);光纖干涉組件(2)是由光纖器件構成的單元,光源(1)從光纖干涉組件(2)輸入,光纖干涉組件(2)將光源(1)注入的光進行處理后注入到水下光纜(6)中,從水下光纜(6)中返回重新進入光纖干涉組件(2)的光在光纖干涉組件(2)中發生干涉,干涉信號最終經光纖干涉組件(2)輸出,并從水下光纜(6)出射進入反饋裝置(5),經反饋裝置(5)處理后,重新進入水下光纜(6)中;?水下光纜(6)上的任一干擾點(7)處感應到的來自水下航行體發出的信號,由于光彈效應,使光纖產生微變,經干擾點(7)傳輸的光的相位會發生改變;干涉光路將相位的變化轉換為光強的變化,經光纖干涉組件(2)輸出;光電轉換及放大裝置(3)將光信號變成電信號,數據處理分析終端(4)對電信號進行處理、分析,從而獲得水下航行體傳送的信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下光纜的水下航行體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航行體發出信號,是以主動聲納換能裝置發出的聲信號,通過水的傳播,以聲壓的形式作用到水下光纜(6)上;或者是水下航行體駛近水下光纜(6)后,以機械方式直接對水下光纜(6)進行敲擊發出信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下光纜的水下航行體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纖干涉組件(2)由N×M耦合器(8)、P×Q耦合器(9)、光纖延遲器(10)構成;光纖延遲器(10)的延遲為τ,N、M為整數,P、Q為整數;記8a1、8a2、…、8aN、8b1、8b2為N×M耦合器(8的端口,8a1、8a2、…、8aN是同向端口,共N個,8b1、8b2是N×M耦合器(8)的另一組同向M個端口中的兩個端口,9a1、9a2、9b1為P×Q耦合器(9)的端口,9a1、9a2是P×Q耦合器(9)的一組P個同向端口中的兩個端口,9b1是耦合器(9)的另一組Q個同向端口中的一個端口;作為感應光纖的水下光纜(6)接在P×Q耦合器(9)的端口9a1;在該結構中,形成兩路光:??
光路Ⅰ:端口8b1→光纖延遲器(10)→端口9a1→端口9b1→水下光纜(6)→反饋裝置(5)→水下光纜(6)→端口9b1→端口9a2→端口8b2;
光路Ⅱ:端口8b2→端口9a2→端口9b1→水下光纜(6)→反饋裝置(5)→水下光纜(6)→端口9b1→端口9a1→光纖延遲器(10)→端口8b1;
箭頭所指方向表示光經過的路徑;
這兩路光在N×M耦合器(8)處會和,發生干涉,干涉信號分別經端口8a1、8a2、…、8aN輸出。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水下光纜的水下航行體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航行體傳送的信息包括下航行體的位置信息;該位置信息獲得方法如下:設水下航行器發出的信號對水下光纜(6)上的點(7)產生的相位調制為???????????????????????????????????????????????,由于反饋裝置(5)的作用先后兩次經過點(7),相位受到的調制為:
其中,,L為點7距反饋裝置(5)的距離,c為真空中的光速,為光纖的等效折射率;
兩相互干涉的光之間的相位差為:
在相位差的頻譜中,存在頻率陷落點,即陷波點,陷波點與擾動位置的關系為:
?
其中,為k階陷波點的頻率;根據陷波點的位置即可確定點(7)的位置,也即確定水下航行器的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水下光纜的水下航行體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聲傳感系統中的水下光纜是水下光纜中冗余的光纖,或者通過波分復用技術與通信信號復用的光纖通道。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水下光纜的水下航行體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纖干涉組件、光電轉換及處理裝置、數據分析終端皆位于陸上基站的接收中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復旦大學,未經復旦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00625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型管道用耐腐蝕伸縮器
- 下一篇:一種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