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檸條籽油超臨界CO2萃取工藝及其在抗炎作用中的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004254.7 | 申請日: | 2011-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0864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6-08 |
| 發明(設計)人: | 索有瑞;尤進茂;王洪倫;強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1B1/10 | 分類號: | C11B1/10;C11B1/04;A61K36/48;A61P29/00;A61K131/00 |
| 代理公司: | 蘭州中科華西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李艷華 |
| 地址: | 810001 *** | 國省代碼: | 青海;6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檸條籽油超 臨界 co sub 萃取 工藝 及其 作用 中的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檸條籽油的提取工藝,尤其涉及檸條籽油超臨界CO2萃取工藝及其在抗炎作用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檸條是錦雞兒屬(Caragana)植物栽培種的統稱,為落葉灌木,全世界約有100余種,主要分布于亞洲和歐洲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具有抗寒、抗旱、抗高溫、耐鹽堿,易種植,易成活,好管理,耐牧等特點,有突出的利用價值和生態意義。對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的研究多數是藥用和飼用兩方面。其種子可榨油食用,種子中的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較高。而且檸條種子資源十分豐富,開發成本低,具有較好的開發利用前景。
超臨界CO2萃取具有提取效率高、CO2氣體易得并可循環使用、操作溫度低、溶解能力強、無毒、無污染、無溶劑殘留及產品易分離等優點,克服了溶劑提取法在分離過程中需加熱蒸餾,油脂易氧化、酸敗等缺點,特別適合于藥品、食品工業生物活性物質和熱敏性物質的分離提取。另外,它還不需要油脂工業經常采用的除磷脂、膠質、蛋白、溶劑、臭味等雜質的精煉工藝,可以極大的保持油脂的天然本色。這些優點為超臨界CO2萃取技術應用于開發藥品等高附加值的油脂工業奠定了基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萃取率高、生產成本低的檸條籽油超臨界CO2萃取工藝。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該檸條籽油在抗炎作用中的應用。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檸條籽油超臨界CO2萃取工藝,其特征在于:將去除空殼、蟲蛀以及雜質的干燥檸條種籽粉碎至粒度為40~80目后,裝入萃取釜中,在萃取釜壓力為20~45Mpa、溫度為35℃~55℃、CO2流量為20~50L/h的條件下萃取20~120min,經兩級減壓分離后即得檸條籽油。
所述兩級減壓分離是指以壓力為5~7Mpa、溫度為40~50℃作為一級減壓分離,以壓力為4.5~5.5Mpa、溫度為30~40℃作為二級減壓分離。
所述二氧化碳的純度為99%。
所得的檸條籽油在抗炎作用中的應用。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由于本發明提取溫度相對較低,因此,能夠保證檸條籽油中不飽和脂肪酸的不被氧化變性,從而保證了油脂的生物活性,提高了產品品質。
2、由于本發明提取所用的流體為二氧化碳,該流體易得,價格低廉,因此,生產成本低,并且不會造成工業污染,屬于環保生產工藝。
3、由于本發明采用超臨界萃取,因此,萃取率高,萃取時間快,生產周期短。
4、本發明所得的檸條籽油經小鼠實驗,證明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應用于治療早期炎癥。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檸條籽油超臨界CO2萃取工藝,將去除空殼、蟲蛀以及雜質的干燥檸條種籽粉碎至粒度為80目后,稱取種籽粉500g,裝入1L萃取釜中進行超臨界CO2萃取,在萃取釜壓力為20Mpa、溫度為35℃、純度為99%的CO2流量為20L/h的條件下萃取20min,經兩級減壓分離后即得15.10g檸條籽油,萃取率為3.02%。
其中:兩級減壓分離是指以壓力為5Mpa、溫度為40℃作為一級減壓分離,以壓力為4.5Mpa、溫度為30℃作為二級減壓分離。
實施例2檸條籽油超臨界CO2萃取工藝,將去除空殼、蟲蛀以及雜質的干燥檸條種籽粉碎至粒度為40目后,稱取種籽粉500g,裝入1L萃取釜中進行超臨界CO2萃取,在萃取釜壓力為45Mpa、溫度為55℃、純度為99%的CO2流量為50L/h的條件下萃取120min,經兩級減壓分離后即得35.65g檸條籽油,萃取率為7.13%。
其中:兩級減壓分離是指以壓力為7Mpa、溫度為50℃作為一級減壓分離,以壓力為5.5Mpa、溫度為40℃作為二級減壓分離。
實施例3檸條籽油超臨界CO2萃取工藝,將去除空殼、蟲蛀以及雜質的干燥檸條種籽粉碎至粒度為60目后,稱取種籽粉500g,裝入1L萃取釜中進行超臨界CO2萃取,在萃取釜壓力為35Mpa、溫度為45℃、純度為99%的CO2流量為35L/h的條件下萃取70min,經兩級減壓分離后即得31.75g檸條籽油,萃取率為6.3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00425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