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上行鏈路傳輸定時有效
| 申請號: | 201080071201.0 | 申請日: | 2010-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70971B | 公開(公告)日: | 2016-11-09 |
| 發明(設計)人: | D·貝特爾;F·海澤;T·延德爾費爾特 | 申請(專利權)人: | 瑞典愛立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56/00 | 分類號: | H04W5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華 |
| 地址: | 瑞典斯*** | 國省代碼: | 瑞典;S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上行 傳輸 定時 | ||
技術領域
本文的實施例涉及無線電基站及其中的方法。具體地,本文的實施例涉及操控來自用戶設備的上行鏈路傳輸的定時(timing)。
背景技術
在如今的無線電通信網絡中使用很多不同的技術,如長期演進(LTE)、高級LTE、第三代合作伙伴項目(3GPP)寬帶碼分多址(WCD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演進的增強型數據速率(GSM/EDGE)、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或超移動寬帶(UMB),僅舉幾個示例。無線電通信網絡包括在至少一個相應地理區域上提供形成小區的無線電覆蓋的無線電基站。用戶設備在小區中由相應的無線電基站來服務,并且與相應的無線電基站進行通信。用戶設備在上行鏈路(UL)傳輸中通過空中接口向無線電基站傳送數據,并且無線電基站在下行鏈路(DL)傳輸中向用戶設備傳送數據。用戶設備和無線電基站被組織為使用包括子幀的無線電幀來進行通信。
例如,在LTE中,在時域中,無線電幀或子幀的大小可以被表達為多個時間單元Ts,其中Ts=1/(15000×2048)秒。在時域中,LTE?DL傳輸被組織成到具有Tf的持續時間的無線電幀中,其中Tf=307200×Ts=10ms。每個無線電幀包括具有30720×Ts=1毫秒的相應時間長度的10個大小相等的子幀,被表示為#0-#9。
在用戶設備處的下行鏈路無線電幀與從小區內的無線電基站廣播的無線電網絡時鐘同步。來自用戶設備的上行鏈路無線電幀的傳輸在用戶設備處的對應的下行鏈路無線電幀的開始之前(NTA+NTA?offset)×Ts秒開始。NTA被定義為定時提前值,定義了用于在用戶設備處的對應的下行鏈路無線電幀的時間之前傳輸上行鏈路無線電幀的定時。NTA以Ts為單位來表達,并且0<NTA<20512,并且在定時提前命令中從無線電基站向用戶設備進行傳送。NTA?offset被定義為以Ts為單位表達的固定定時提前偏移。對于根據頻分雙工(FDD)操作的無線電幀結構,NTA?offset=0,并且在用戶設備處設定為固定值。因此,以FDD模式(其中NTA?offset=0)進行操作的用戶設備能夠在接收到對應的下行鏈路無線電幀之前達20512Ts或-668μs開始上行鏈路無線電幀的傳輸。
上述功能的目的在于,使得來自距離無線電基站的不同距離處的用戶設備的信號,即無線電幀中的上行鏈路傳輸,能夠使其在無線電幀中的上行鏈路傳輸在時間上與無線電基站接收機對準。在與無線電基站相距長距離的用戶設備將必須使其上行鏈路傳輸提前一定的量,該量與從用戶設備發射機到用戶設備接收機的傳播延遲的兩倍相對應。因此,668μs將與大約100km的、無線電基站到用戶設備的距離相對應。每個活動的用戶設備使其定時由無線電基站監視和跟蹤。無線電基站在需要時向用戶設備發送定時對準命令(TAC),以命令用戶設備改變其上行鏈路傳輸的上行鏈路定時。通常,這是在用戶設備朝向無線電基站移動或者遠離無線電基站移動時所需要的。
由于對無線電基站提供關于用戶設備傳輸的快速反饋、即所謂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反饋的需要,而導致無線電基站中的用于處理的時間預算受到限制。對上行鏈路中的HARQ的要求是重傳需要在從原始上行鏈路傳輸開始的8ms內被執行。在該重傳時間內,用戶設備應當執行原始上行鏈路傳輸,并且無線電基站應當接收和操控數據。此外,無線電基站應當傳送ACK/NACK,并且用戶設備應當在執行重傳之前接收和操控數據。這導致了無線電基站通常具有大約3ms作為用于處理數據的時間預算。該時間預算應當足以涵蓋接收、調度和傳輸。
在用戶設備側,根據距離無線電基站的距離,用于處理的時間預算在2,332ms到3ms的范圍內。
當執行通信期間的所有層1和層2算法時,在無線電基站中的3ms的用于處理的時間預算是足夠的。層1是物理層,并且層2是數據鏈路層。如今,用于處理的時間預算是固定的,這導致了無線電基站的有限性能。
發明內容
本文的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改善無線電通信網絡中的無線電基站的性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瑞典愛立信有限公司,未經瑞典愛立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800712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