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制備聚二有機硅氧烷-聚乙二酰胺共聚物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80060307.0 | 申請日: | 2010-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127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03 |
| 發明(設計)人: | 大衛·S·海斯;理查德·G·漢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3M創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G77/455 | 分類號: | C08G77/455;C08G77/388;C08G69/26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張爽;郭國清 |
| 地址: | 美國明***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備 有機硅 聚乙二酰胺 共聚物 方法 | ||
相關專利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專利申請要求2009年12月30日提交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號61/291,008的權益,該專利的公開內容以引用方式全文并入本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描述了制備聚二有機硅氧烷-聚乙二酰胺共聚物的方法及可用于這類共聚物的制備中的中間體。
背景技術
硅氧烷聚合物具有獨特的性質,所述性質主要源自硅氧烷鍵的物理和化學特性。這些性質包括低玻璃化轉變溫度、熱穩定性和氧化穩定性、抗紫外輻射、低表面能和疏水性、對許多氣體的高度可滲透性、以及生物相容性。但硅氧烷聚合物常常缺乏拉伸強度。
硅氧烷聚合物的低拉伸強度可通過形成嵌段共聚物得到改善。一些嵌段共聚物含“軟”硅氧烷(例如聚二有機硅氧烷)聚合嵌段或鏈段以及多種“硬”嵌段或鏈段中的任何一種。實例包括聚二有機硅氧烷-聚脲和聚二有機硅氧烷-聚乙二酰胺共聚物。這些聚合物材料可用來例如制備粘合劑組合物和各種類型的聚合物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描述了一種制備聚二有機硅氧烷-聚乙二酰胺共聚物的方法。還描述了所述共聚物的制備中涉及的中間體。
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制備聚二有機硅氧烷嵌段共聚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含乙二酰氨基的化合物并然后使所述含乙二酰氨基的化合物與基于聚硅氧烷的胺反應。所述含乙二酰氨基的化合物為式(I)的化合物。
在該式中,每個R1基團獨立地為烷基、鹵代烷基、芳烷基、取代的芳烷基、烯基、芳基、取代的芳基或式-N=CR4R5的亞氨基。
每個R4為氫、烷基、芳烷基、取代的芳烷基、芳基或取代的芳基。每個R5為烷基、芳烷基、取代的芳烷基、芳基或取代的芳基。每個R2獨立地為氫、烷基、芳烷基、芳基、或包含Q和R2所連接至的氮的雜環基團的一部分。基團Q為(a)亞烷基,(b)亞芳基,(c)連接第一基團至第二基團的羰基氨基基團,其中所述第一基團和所述第二基團各自獨立地為亞烷基、亞芳基或它們的組合,(d)包含R2和R2所連接至的氮的雜環基團的一部分,或(e)它們的組合。變量p為至少等于1的整數。與所述含乙二酰氨基的化合物反應的所述基于聚硅氧烷的胺具有聚二有機硅氧烷鏈段和至少兩個伯氨基基團、至少兩個仲氨基基團或至少一個伯氨基基團加至少一個仲氨基基團。
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式(VI)的含乙二酰氨基的化合物。
在該式中,每個R7為苯基或具有非氟化的α-碳的氟化烷基。每個R2獨立地為氫、烷基、芳烷基、芳基、或包含Q和R2所連接至的氮的雜環基團的一部分。基團Q為(a)亞烷基,(b)亞芳基,(c)連接第一基團至第二基團的羰基氨基基團,其中所述第一基團和所述第二基團各自獨立地為亞烷基、亞芳基或它們的組合,(d)包含R2和R2所連接至的氮的雜環基團的一部分,或(e)它們的組合。變量p為至少等于1的整數。
上述發明內容非意在描述本發明每個公開的實施例或每種實施方式。下面的描述將更具體地示例示意性實施例。在整個描述中的多處,將通過實例列舉提供指導,這些實例可以各種組合使用。在各種情況下,除非指出相反,否則所述的列舉僅作為代表性的一類而不應理解為排他的列舉。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描述了一種制備聚二有機硅氧烷-聚乙二酰胺共聚物的方法。這些共聚物具有至少一個聚二有機硅氧烷鏈段和至少兩個氨基乙二酰氨基基團。所述方法可在存在或不存在溶劑的情況下使用。還描述了所述共聚物的制備中涉及的中間體。
定義
術語“一個(種)”和“該”與“至少一個(種)”可替換使用,意指一個(種)或多個(種)所描述的要素。
術語“和/或”指任一或二者。即,表達X和/Y指X、Y或它們的組合。
術語“烯基”指為烯烴原子團的單價基團,烯烴為具有至少一個碳-碳雙鍵的烴。烯基可以是直鏈的、支鏈的、環狀的或它們的組合,并通常含2-20個碳原子。在一些實施例中,烯基含2-18、2-12、2-10、4-10、4-8、2-8、2-6或2-4個碳原子。示例性的烯基基團包括乙烯基、1-丙烯基和1-丁烯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3M創新有限公司,未經3M創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8006030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