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操控離子束的系統與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80055374.3 | 申請日: | 2010-1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9609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26 |
| 發明(設計)人: | 法蘭克·辛克萊;維克多·M·本夫尼斯特;史費特那·瑞都凡諾;詹姆士·S·貝福 | 申請(專利權)人: | 瓦里安半導體設備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J37/153 | 分類號: | H01J37/153;H01J37/31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張洋 |
| 地址: | 美國麻薩諸塞***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操控 離子束 系統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揭示是關于離子束。更特定言之,本揭示是關于布植系統內的帶狀離子束的旋轉。
背景技術
束線離子布植器提供用于處理工件的離子束。此離子束可為點狀離子束或帶狀離子束,且可藉由離子束移動、工件移動或兩者的組合而跨越工件的前表面分布。點狀離子束具有大致圓形或橢圓形的剖面,而帶狀離子束具有大致矩形的剖面。
轉至圖1,說明如現有技術中已知的提供用于處理工件110的帶狀離子束104的束線離子布植器100的平面圖。束線布植器100包含離子源102、提取電極總成122、四極透鏡124、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其他束線組件(未說明)以及具有平板112以支撐工件110以用于由帶狀離子束104處理的終端站126。終端站126亦包含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額外組件。舉例而言,終端站126通常包含自動化工件處置設備。由離子束橫越的整個路徑在離子布植期間撤出。束線離子布植器100亦可具有控制器(未說明)以控制多種子系統以及其組件。在描述已知束線離子布植器100的操作之前,界定由帶狀離子束104的質心(centroid)界定Z軸的笛卡爾坐標系統(Cartesian?coordinate?system)為有幫助的。由X以及Y軸界定的X-Y平面如由圖1的坐標系統所示正交于Z軸,其中X沿著帶狀離子束的寬尺寸,且Y跨越薄尺寸。
在操作中,自輸入饋入氣體的激勵,電漿形成于離子源102的離子源腔室中。提取電極總成122定位為接近離子源腔室的細長提取孔隙,且經加偏壓以將離子自此提取孔隙提取至良好定義的帶狀離子束104中。在此情況下,帶狀離子束104在X方向上具有寬度(W)且在Y方向上具有高度(H)。四極透鏡124在帶狀離子束104會通過以將力施加于離子束上的間隙中產生四極磁場,此等力在水平平面(X-Z平面)中擴展離子束104的寬度且在垂直平面(Y-Z平面)中收縮離子束的高度。
圖2為更詳細的已知四極透鏡124的透視圖,而圖3為在于Z方向或帶狀離子束104的行進方向上向下游看時同一四極透鏡124的端視圖略圖。四極透鏡124包含間隔開的上部磁心部件302以及下部磁心部件304以形成帶狀離子束104可通過的間隙306。多個線圈可沿著上部磁心部件302以及下部磁心部件304纏繞。左反感線圈(bucking?coil)320、中央線圈322以及右反感線圈324可圍繞上部磁心部件302纏繞。類似地,左反感線圈326、中央線圈328以及右反感線圈330可圍繞下部磁心部件304纏繞。反感線圈將磁路中的循環通量保持于0以避免飽和,且防止長程偶極場展開至所述場可能不合需要的其他區域。線圈中的電流的方向由圖2中的箭頭以及圖3的符號340、342說明。接近間隙306的邊界條件提供四極場,此四極場在水平平面(X-Z平面)中擴展帶狀離子束104的寬度且在垂直平面(Y-Z平面)中收縮帶狀離子束104的高度,以提供后續束線的所要縱橫比。當在帶狀離子束的行進方向上向下游看而自圖3的透視圖檢視時,接近帶狀離子束104的中央線圈322、328的彼等部分370、372中的電流方向指向頁面之外。
在撞擊工件110之前,帶狀離子束104可由位于四極透鏡124下游的其他束線組件(未說明)操控,諸如質譜分析器、角度校正器以及減速透鏡(僅舉幾個例子)。由平板112支撐的工件110的前表面界定工件平面118。工件110可包含(但不限于)半導體晶圓、平面板、太陽能面板以及聚合物基板。工件平面118處的帶狀離子束104可具有等于或大于工件110的寬度(W)。平板112在正交于帶狀離子束104的長尺寸的方向上(例如,在Y方向上)驅動工件,以將帶狀離子束分布于工件110的整體之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瓦里安半導體設備公司,未經瓦里安半導體設備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8005537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型車床卡盤拆裝機構
- 下一篇:一種鄰氨基苯甲酰胺化合物及其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