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花插座型微針的給藥器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080045408.0 | 申請日: | 2010-08-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9554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26 |
| 發明(設計)人: | 小林勝則;濱本英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醫藥處方 |
| 主分類號: | A61M37/00 | 分類號: | 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龐立志;艾尼瓦爾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花插 座型微針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使用劍山形(kenzan形)微針有效地穿刺皮膚的給藥器。另外,本發明還涉及使用劍山形微針的粘貼貼劑的方法。
背景技術
藥物的透皮給藥通常是通過使用以涂布或粘貼于皮膚表面的溶液劑或膏劑形式來進行透皮給藥的制劑來實現的。對于人而言,皮膚通常包括許多組織:具有10-30μm厚度的層狀結構的角質層(角化層),約70μm厚度的表皮組織層,和約2mm厚度的真皮組織層。
角質層是構成皮膚的最外層的層狀結構,發揮著防止各種藥物滲入皮膚的阻擋層的功能。通常,皮膚阻擋作用的約50-90%歸功于角質層。表皮層不像角質層對阻擋作用的貢獻那樣大;然而,它占剩余的約10%以上的皮膚阻擋作用。同時,真皮層在真皮層與表皮層之間的結合部附近具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一旦藥物到達真皮的深度,則藥物會經由該毛細血管網迅速地擴散到更深的組織(毛囊,肌肉等)中。然后,該藥物會從該毛細血管通過血液循環而全身擴散。
目前,已經開發了涂布或粘貼于皮膚表面上的溶液劑或膏劑形式透皮給藥用的各種制劑。然而,由于上述的角質層阻擋作用,藥物有效組分的吸收并不充分。例如,據報道,甚至連被認為顯示高透皮吸收速率的吲哚美辛的透皮給藥用制劑也僅僅能使吲哚美辛總量的約5%被透皮吸收。
因此,作為提高藥物的皮膚滲透性的一種方法,如專利文件1中所示,已經嘗試使用小針(微針或微量注射器)局部地破壞角質層來強制性地將藥物輸送至真皮層中。
用于此目的的小針優選具有30μm以上的長度以使它們可以到達真皮層,并且該小針被認為需要用于支撐該針的基板。因為該小針沒有到達神經末端所在的真皮層,所以它們不會引起疼痛。因此,具有在不引起兒童害怕的情況下施用藥物的優點等。
已經研究了生產微針的各種方法,同時還研究了用于使用微針有效地穿刺皮膚的裝置(即,輔助工具)。這些裝置采用了借助于彈簧等的沖擊力用微針穿刺皮膚的方法(專利文件2,3和5)。
然而,這些利用沖擊力的微針穿刺方法可能在穿刺皮膚的步驟中造成該微針的小針的容易斷裂、并造成對皮膚表面的過度損傷。因此,造成的沖擊更少且能溫和地穿刺皮膚的裝置受到期待。因此,已報道有注射器形式的陣列裝置,其中活塞被插入管中并且由手按壓而慢慢穿刺皮膚(專利文件4)。
專利文件1:JP-A-2006-149818
專利文件2:JP-A-2008-520369
專利文件3:JP-A-2008-543527
專利文件4:WO?2008?/?069566
專利文件5:JP-A-2008-535587。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簡便且可攜帶的微針陣列的給藥器(插入工具)。尤其,由可生物降解的樹脂制造的微針(小針部分)的強度不充分,因此在很多情況下,當它們以非垂直的角度接近皮膚時,它們會在與皮膚表面接觸時斷裂而不能插入到皮膚中,或在插入時發生斷裂而保持嵌入皮膚中。因此,提供可以使可生物降解的樹脂制成的微針確切并容易地插入皮膚中的給藥器,。
此外,本發明還提供設置有膠帶狀小片(chip)(有微針儲藏于其中的粘附膠帶)的給藥器,其中,當皮膚通過使用該給藥器用微針穿刺、然后從皮膚上取下給藥器時,劍山形微針被用該膠帶粘附于皮膚上并且保留在皮膚上。
解決該技術問題的技術手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醫藥處方,未經株式會社醫藥處方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8004540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