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層積體有效
| 申請號: | 201080028987.8 | 申請日: | 2010-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02941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4 |
| 發明(設計)人: | 增井利昭;柳口富彥;田枝真由子;稻葉剛志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金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32B25/08 | 分類號: | B32B2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蘭;張志楠 |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層積 | ||
本發明提供不使用接合劑、并且對于橡膠層與氟樹脂層的各層不實施表面處理、橡膠層與氟樹脂層牢固粘接的硫化層積體。本發明所涉及的層積體為具備橡膠層(A)以及在橡膠層(A)上層積的氟樹脂層(B)的層積體,該層積體的特征在于:橡膠層(A)為由硫化用橡膠組合物形成的層;硫化用橡膠組合物含有:未硫化橡膠(a1);選自由1,8?二氮雜雙環(5.4.0)十一碳烯?7鹽、1,5?二氮雜雙環(4.3.0)?壬烯?5鹽、1,8?二氮雜雙環(5.4.0)十一碳烯?7以及1,5?二氮雜雙環(4.3.0)?壬烯?5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化合物(a2);氧化鎂(a3)以及二氧化硅(a4);化合物(a2)相對于100質量份的未硫化橡膠(a1)大于1.0質量份、小于等于5.0質量份;氟樹脂層(B)為由氟聚合物組合物形成的層;氟聚合物組合物含有具有來自三氟氯乙烯的共聚單元的氟聚合物(b1)。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層積體。
【背景技術】
以往,出于近來環境意識的提高,防范燃料揮發的法律體系正在推進,特別是在汽車業界中,以美國為中心抑制燃料揮發的傾向顯著,對于燃料阻隔性優異的材料的需求量正在增大。
特別是在燃料傳輸橡膠軟管中,為了使耐燃料透過性良好而采用了以氟樹脂為阻隔層的層積軟管(阻隔層以外為橡膠),由于近來強烈要求降低環境負荷,阻隔層需要具有更低的燃料透過性。作為其手段,嘗試了通過增加阻隔層的厚度或者使用低透過性最優異的全鹵系氟樹脂這樣的手段來確保低透過性。但是,增加阻隔層(氟樹脂)的厚度會使軟管重量增加,并且從節省能量的方面出發也是不利的;進一步地,軟管自身的彎曲性(柔軟性)受損,從處理性(組裝性,組付け性)的方面出發也是不利的。
另外,在將全鹵系氟樹脂作為阻隔層使用的情況下,與作為配對材料——外內層的橡膠的粘接困難,需要進行用于改善粘接性的樹脂表面處理或者對膜材或條帶進行卷纏的操作等工序,出現作業過程的復雜化、生產率顯著降低、以及大幅提高成本等實用上的不利狀況。
為了提高氟樹脂層與橡膠層的粘接,例如根據專利文獻1所示,已知作為橡膠層中所用的橡膠使用的是環氧化橡膠或環氧化橡膠與橡膠的共混物。另外,根據專利文獻2中所示,已知為了將橡膠與氟樹脂直接粘接,作為氟樹脂使用具有羰基等反應性官能團的熱塑性氟樹脂,進一步地在該熱塑性氟樹脂與橡膠層的至少一方中混合三烯丙基異氰脲酸酯這樣的多官能性化合物。
另外根據專利文獻3記載,還已知有具備二烯系橡膠層與偏二氟乙烯系共聚物(THV)層相鄰的層結構的燃料軟管,所述二烯系橡膠層是在NBR等二烯系橡膠中添加DBU鹽等同時添加硫系硫化劑、氨基甲酸金屬鹽和噻唑系金屬鹽的至少一者以及 氧化鎂而成的。
根據專利文獻4和5所示還可知,采用以至少存在一種含有兩個以上氫原子的單體的氟代聚合物或偏二氟乙烯為必須成分的氟代聚合物,將脫氟化氫組合物混合,從而改良氟代聚合物層與固化性彈性體化合物的粘接性。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7-26650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5-2240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7-261079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表2001-527104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表2001-526972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硫化層積體,該硫化層積體不使用接合劑,并且在不對橡膠層與氟樹脂層的各層實施表面處理的情況下橡膠層與氟樹脂層牢固粘接。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金工業株式會社,未經大金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8002898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履帶式滑移裝載機的車架結構
- 下一篇:手扶式電動牽引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