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模塊集成式架構的飛行器控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080018052.1 | 申請日: | 2010-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140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明(設計)人: | 馬克·費韋爾;阿諾·勒卡尼;安托萬·莫雄;讓-雅克·奧貝爾 | 申請(專利權)人: | 空中客車營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C13/50 | 分類號: | B64C13/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春暉;李德山 |
| 地址: | 法國*** | 國省代碼: | 法國;F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模塊 集成 架構 飛行器 控制系統 | ||
1.一種飛行器控制系統(300),包括第一控制系統(SC1)和不同于所述第一控制系統的第二控制系統(SC2),所述第一控制系統用于控制所述飛行器的第一功能,所述第二控制系統用于控制所述飛行器的不同于所述第一功能的第二功能,所述第一控制系統包括至少一個第一計算機(3101)、傳感器(3201)與致動器(3301)的第一組合,所述第一計算機適合于接收所述第一組合的所述傳感器的測量結果和控制所述第一組合的所述致動器,所述第二控制系統(SC2)包括至少一個第二計算模塊(3102)、傳感器(3202)與致動器(3302)的第二組合,所述第二計算機適合于接收所述第二組合的所述傳感器的測量結果和控制所述第二組合的所述致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計算機和所述第二計算機以及所述第一組合和所述第二組合的所述傳感器和所述致動器均接入同一航空電子全雙工交換式以太網(340)網絡,且所述第一組合和所述第二組合具備至少一個共用的傳感器(3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飛行器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計算機和所述第二計算機中的每個均包括控制通道(COM)和監測通道(MON),每個通道均由安裝在通用的計算機中并通過所述計算機執行功能的專用軟件構成,所述第一通道的所述專用軟件不同于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專用軟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飛行器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系統是適合于控制所述飛行器的副翼、升降舵、尾翼以及空氣制動器的主飛行控制系統。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飛行器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系統是適合于控制所述飛行器的前緣襟翼以及后緣襟翼的副飛行控制系統。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飛行器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飛行控制系統包括多個用于測量所述襟翼各自的輸出幅度的傳感器(624),借助所述主飛行控制系統的電子控制模塊(641、642)將這些傳感器提供的測量結果傳輸給所述航空電子全雙工交換式以太網網絡,所述電子控制模塊被布置在所述飛行器的空氣制動器的致動器的附近并控制這些致動器。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飛行器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系統是適合于控制所述飛行器的發動機各自的狀態的推進控制系統。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飛行器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計算機(713、714)適合于:在手動模式下從推力手動控制部件(TL)接收推力指令(A、A′);或者,在自動模式下從所述第一計算機(711、712)接收所述推力指令,并且在將所述推力指令傳送給所述飛行器的發動機的控制單元(731、732、741、742)之前求出發動機狀態指令(B)。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飛行器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系統是所述飛行器的制動控制系統。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飛行器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動系統包括安裝在所述飛行器的起落架上的多個速度傳感器和力偶傳感器,這些傳感器提供的測量結果被數據集中器(RDC1、RDC2)獲取,并且所述測量結果在經由所述網絡傳輸給所述第二計算機(813)之前被所述數據集中器(RDC1、RDC2)格式化為航空電子全雙工交換式以太網消息的格式。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飛行器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速度的測量結果還被所述數據集中器經由所述航空電子全雙工交換式以太網網絡傳輸給所述第一計算機(811),所述計算機根據所述速度和制動信息(O)來確定所述空氣制動器的輸出命令(S),所述制動信息在手動模式下由制動腳踏提供,而在自動模式下由自動制動單元(ABP)提供。
11.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飛行器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系統是至少控制所述飛行器的前輪方向的方向控制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空中客車營運有限公司,未經空中客車營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8001805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制備植物甾醇阿魏酸酯的方法
- 下一篇:納米流體電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