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天線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080014273.1 | 申請日: | 2010-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657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花澤理宏;井手信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Q3/24 | 分類號: | H01Q3/24;H01Q7/00;H01Q21/29;H01Q9/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金霞;黃霖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天線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能夠改變其指向性的天線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技術中,稱為ESPAR天線的天線裝置已知為能夠改變其指 向性的天線裝置。例如,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2001-24431 (JP-A-2001-24431)描述了這種天線裝置。JP-A-2001-24431中描述的 天線裝置具有下述構造:多個無源元件定位在距饋電元件為四分之一波 長的距離處,然后可變電抗元件連接至每一個無源元件。可通過改變每 個可變電抗元件的電抗值來改變天線裝置的指向性。
然而,在描述在JP-A-2001-24431中的天線裝置中,饋電元件與每 個無源元件之間的間隔需要設定為波長的四分之一,所以難以減小天線 裝置的尺寸。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能夠改變其指向性并且尺寸小的天線裝置。
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天線裝置。該天線裝置包括:多個環(huán) 狀金屬線,所述環(huán)狀金屬線由金屬線形成環(huán)路并且圍繞中心線放射狀地 布置;電供給部,所述電供給部設置在所述中心線上并且給所述環(huán)狀金 屬線供給電;以及可變阻抗元件,所述可變阻抗元件插入在所述環(huán)狀金 屬線中的每一個中。
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天線裝置。該天線裝置包括:多個環(huán) 狀金屬線,所述環(huán)狀金屬線由金屬線形成環(huán)路并且圍繞中心線放射狀地 布置;電接收部,所述電接收部設置在所述中心線上并且從所述環(huán)狀金 屬線接收電;以及可變阻抗元件,所述可變阻抗元件插入在所述環(huán)狀金 屬線中的每一個中。
每個環(huán)路的形狀不受具體限制;相反,該形狀可由曲線形成,比如 圓和橢圓,該形狀可由直線形成,比如三角形和矩形,或者,該形狀可 由曲線和直線兩者形成。
另外,每個環(huán)狀金屬線不必與其它環(huán)狀金屬線逐個地完全獨立;相 反,金屬線的一部分可被共用。另外,可使用接地導體由電氣鏡像形成 每個環(huán)狀金屬線的一半。
在第一和第二方面中,所述環(huán)狀金屬線中的每一個可形成三角形或 矩形環(huán)路。
在第一和第二方面中,所述環(huán)狀金屬線中的每一個可由下述部件 形成矩形環(huán)路:直線狀第一金屬線,所述第一金屬線由所述環(huán)狀金屬 線共用并且具有所述電供給部或所述電接收部;相互平行的兩個第二 金屬線,所述兩個第二金屬線分別連接至所述第一金屬線的兩個端 部,從而正交于所述第一金屬線;以及第三金屬線,所述第三金屬線 聯(lián)接所述兩個第二金屬線,并且在所述第三金屬線中插入有所述可變 阻抗元件。
在上述構造中,所述第二金屬線的長度可以是所述第一金屬線和 所述第三金屬線的長度的三至五倍大。
在上述構造中的任一個構造中,所述可變阻抗元件可以是可變電 阻元件,或者可以是可變電容器或可變電感器。
在上述構造中的任一個構造中,所述環(huán)狀金屬線中的每一個在正 交于所述中心線的方向上的長度可小于或等于波長的二十分之一。
在上述構造中的任一個構造中,所述環(huán)狀金屬線中的每一個可包 括通過接地導體形成的電氣鏡像。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和第二方面,由一個環(huán)狀金屬線的可變阻抗元件 反射的無線電波也傳播向其它環(huán)狀金屬線。于是,當改變可變阻抗元件 的阻抗時,因該可變阻抗元件而生成的反射波的相位和振幅發(fā)生變化, 所以傳播向其它環(huán)狀金屬線的無線電波的相位和振幅也變化,于是無線 電波分布整體變化。因此,通過改變可變阻抗元件的阻抗,可改變天線 裝置的指向性。當所有可變阻抗元件的阻抗相等時,可將天線裝置設定 成無指向性。另外,本發(fā)明的第一和第二方面分別具有一個電供給部和 一個電接收部,所以與多個天線元件需要供給電或接收電的指向性可變 天線裝置相比,它們可以低成本制造。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和第二 方面,天線裝置的尺寸可小于或等于工作無線電波的波長的十分之一。
附圖說明
從以下參照附圖進行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描述中,本發(fā)明的前述及 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勢將變得明顯,在所述附圖中相似的附圖標記用來 指代相似的元件,并且在所述附圖中:
圖1是示出根據(jù)第一實施方式的天線裝置的構造的視圖;
圖2是沿著圖1中的線II-II截取的天線裝置的截面圖;
圖3是示出天線裝置在xy平面中的輻射特性的圖;
圖4是示出天線裝置在xy平面中的輻射特性的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jīng)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80014273.1/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防塵風動渦輪潛水泵
- 下一篇:具有高升力襟翼的翼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