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機油泵總成無效
| 申請號: | 201029044121.0 | 申請日: | 2010-0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772238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3-23 |
| 發明(設計)人: | 史祥龍;孔繼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創新機油泵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N13/20 | 分類號: | F16N13/20;F04C2/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湯志武;李海濤 |
| 地址: | 2113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油 總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發動機用的機油泵總成。?
背景技術
由于現在的發動機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對機油泵的潤滑強度要求越來越高。現有的部分發動機都是在原有功率的基礎上提升功率,沒有重新設計油道。為了增加機油泵供油量,只能增加轉子厚度,導致機油泵轉軸的支撐面越來越少,造成機油泵轉軸磨損嚴重。?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壽命長,性能好且裝配方便的機油泵總成。?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機油泵總成,包括泵體、泵蓋、內轉子、外轉子以及機油泵齒輪。泵蓋蓋在泵體上。泵體上開有轉子腔,內、外轉子設置于轉子腔內。泵蓋上設有進油腔和出油腔,泵體上設置有與進油腔和出油腔對應的進油口和出油口。機油泵齒輪設置在泵蓋外。轉軸的一端連接內轉子,另一端連接機油泵齒輪。轉軸上設置有半圓鍵,采用螺母進行固定。機油泵齒輪與轉軸通過半圓鍵連接。使用半圓鍵連接,定心好,裝配方便。泵體和泵蓋均設置有軸套,轉軸穿在軸套內。泵體上還設置有安全閥,通過安全閥設置機油泵的壓力。?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泵蓋上還設置有定位軸,該定位軸和泵軸孔同心,定位后不會因為機油泵安裝誤差而影響齒輪的定位精度。?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內轉子和外轉子有偏心距,且內、外轉子做同向不同步旋轉。?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內、外轉子具有不同的齒數。?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該機油泵總成的泵體和泵蓋上均設有軸套,能有效降低泵體、泵蓋和泵軸三者之間的摩擦力。通過泵體上的安全閥可以設置機油泵的工作壓力,消除因機油泵壓力過高引起的發動機油管爆裂和機油泵泵?軸偏磨。?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機油泵總成的剖視圖。?
圖2所示為圖1中泵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所示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機油泵總成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機油泵總成包括泵體10、泵蓋11、內轉子12、外轉子13、轉軸14以及機油泵齒輪15。其中,泵蓋11蓋在泵體10上。進一步的,泵體10與泵蓋11之間通過定位銷16進行連接,見圖3。?
泵體10上開有轉子腔,內轉子12與外轉子13設置于轉子腔內。如圖1所示,轉軸14外套有內轉子12,內轉子12外套有外轉子13。泵體10和泵蓋11上均設置有軸套17,且軸套17具有支承孔18。轉軸14分別穿過軸套17(1)的支承孔18(1)的和軸套17(2)的支承孔18(2)。本實用新型中的軸套17分為銅基鋼背和純銅基兩種,能夠有效的降低泵體10、泵蓋11和轉軸14三者之間的摩擦力。?
如圖1所示,轉軸14的一端連接于內轉子12,另一端連接機油泵齒輪15。通過轉軸14上的半圓鍵19將曲軸齒輪傳遞給機油泵齒輪15的旋轉動力傳遞給轉軸14,使內轉子12和外轉子13進行同向不同步的轉動。進一步的,可以通過擰緊轉軸14上的螺母20以固定機油泵齒輪15。?
本實用新型中的內轉子12和外轉子13之間存在有偏心距,且具有不同的齒數。例如,在本實施例中,內轉子12有4個齒,外轉子13有5個齒。???
如圖2所示,泵蓋11與轉子腔相對應的表面上開有進油腔110和出油腔111,分別與泵體10上的進油孔100和出油孔101相通,見圖3。?
由于機油泵總成在高速運轉時,機油壓力過高,會造成油管爆裂和機油泵泵軸偏磨,故本實用新型中在泵體10上增加了安全閥102,如圖3所述。通過?安全閥102可以設置機油泵的工作壓力,消除因機油泵壓力過高引起的上述問題。?
如圖3所示,機油泵總成安裝在發動機上時,通過高精度的泵蓋定位軸103進行定位,可以提高齒輪的嚙合精度。定位軸103穿過泵體10和泵蓋11將機油泵固定在發動機上。?
另外,本實用新型中增加了泵體10的總高度,主要增加泵軸支撐面,提升了機油泵的可靠性。同時減少齒輪的厚度,從而保證機油泵底面到齒輪上端面的高度不變,增加了機油泵的通用性。而且,本實用新型增加轉軸14的支撐長度,提高泵軸與泵體的接觸面積,并采用三元(碳、氮、硫)共滲的熱處理方法,提升泵軸防咬合能力。?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具體實施案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案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的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都應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創新機油泵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創新機油泵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904412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吊掛件
- 下一篇:一種空調風門驅動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