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組合式網障的坡度補償機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683887.6 | 申請日: | 2010-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901856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7-20 |
| 發明(設計)人: | 江建龍;劉懋功;張淳;何興華;劉谷云;錢鵬;金曉海;姜楠;錢鵬;王傳妹;邵春華;唐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熟華東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F13/00 | 分類號: | E01F13/00;E04H17/00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偉軍 |
| 地址: | 2155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組合式 坡度 補償 機構 | ||
1.一種組合式網障的坡度補償機構,所述的組合式網障包括配設有一動力源(11)及一對主網障驅動機構(14)的主障架(1)、彼此對應地設在主障架(1)的左端兩側的用于使主障架(1)的左端升降的并且與動力源(11)液壓油路連接的一對主障架第一升降機構(2)、彼此對應地設在主障架(1)的右端兩側的用于使主障架(1)的右端升降的并且同樣與動力源(11)液壓油路連接的一對主障架第二升降機構(3)和配置在主障架(1)兩側的與所述主障架第二升降機構(3)樞軸連接的并且還與所述主網障驅動機構(14)連接的各一個主網障(4),所述的一對主障架第二升降機構(3)各包括第一外套管(31)、第一內套管(32)、第一作用缸(33)、第一固定座(34)和第二固定座(35),第一外套管(31)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座(34)上,并且在探出第一固定座(34)的端部設有一樞套(312),下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座(35)上,第一、第二固定座(34、35)均與所述的主障架(1)固定,第一內套管(32)位于第一外套管(31)的第一外套管腔(311)內,并且與第一外套管腔(311)滑動配合,第一作用缸(33)通過第一銷軸(332)鉸接于第一外套管腔(311)內,該第一作用缸(33)的第一活塞柱(331)與第二內套管(32)連接,所述的一對主網障(4)的右端并且朝向所述第一外套管(31)的一側的上部各構成有一樞置腔(41),該樞置腔(41)與所述第一外套管(31)樞軸連接,并且與所述樞套(312)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坡度補償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的一對主網障(4)上的各一個回轉座(45)和設置在所述的一對主障架第二升降機構(3)的各第一外套管(31)上的回轉套(313),回轉座(45)與回轉套(313)樞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網障的坡度補償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轉座(45)在所述主網障(4)上的位置對應于所述樞置腔(41)的下方,并且與所述的回轉套(313)相對應。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組合式網障的坡度補償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轉座(45)的形狀呈U形,回轉座(45)的基部與所述主網障(4)固定,而回轉座(45)的一對彼此對應的壁體上各開設有一軸銷孔(451),在各軸銷孔(451)上配設有一軸銷(4511);所述的回轉套(313)上并且對應于所述軸銷孔(451)的部位開設有銷孔(3131),所述的軸銷(4511)依次插入軸銷孔(451)和銷孔(3131)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網障的坡度補償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外套管(31)上還配設有第一、第二銅座(314、315)和壓蓋(316),第二銅座(315)座落于所述的第二固定座(35)上,而第一銅座(314)對應于第二銅座(315)的上方,壓蓋(316)與第一外套管(31)固定,并且與第一銅座(314)的上端面接觸,所述的回轉套(313)轉動地支承于第一、第二銅座(314、315)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網障的坡度補償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障架(1)的左端以臥置狀態設置有一第二作用缸(12)和一與第二作用缸(12)的設置方向相反的同樣為臥置的并且對應于第二作用缸(12)下方的第三作用缸(13),所述的一對主網障驅動機構(14)設置在主障架(1)的右端,并且該對主障架驅動機構(14)的作用方向相反,所述的一對主障架第一升降機構(2)中的其中一個主障架第一升降機構(2)與所述的第二作用缸(12)連接,而另一主障架第一升降機構(2)與所述的第三作用缸(13)連接,所述的一對主網障(4)中的其中一個主網障(4)與所述的一對主網障驅動機構(14)中的其中一個主網障驅動機構(14)鉸接,而一對主網障(4)中的另一個主網障(4)與一對主網障驅動機構(14)中的另一個主網障驅動機構(14)連接,一對主網障驅動機構(14)各包括第四作用缸(141)、驅動臂(142)、推桿(143)和驅動臂座(144),第四作用缸(141)固定在所述的主障架(1)上,并且位于主障架(1)的下部,該第四作用缸(141)的作用缸活塞柱(1411)與驅動臂(142)的中部樞軸連接,驅動臂(142)的一端與驅動臂座(144)樞軸連接,另一端與推桿(143)的一端樞軸連接,而推桿(143)的另一端與所述的主網障(4)朝向所述主障架第二升降機構(3)的一端鉸接,驅動臂座(144)固定在主障架(1)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熟華東汽車有限公司,未經常熟華東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683887.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