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機兩端信號傳遞的輔助結構以及電機以及旋轉顯示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682716.1 | 申請日: | 2010-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985656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9-21 |
| 發明(設計)人: | 朱石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朱石雄 |
| 主分類號: | H02K5/00 | 分類號: | H02K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曹志霞;李贊堅 |
| 地址: | 511430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機 兩端 信號 傳遞 輔助 結構 以及 旋轉 顯示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信號傳遞的輔助結構,尤其涉及一種電機兩端信號傳遞結構以及電機以及旋轉顯示器。
背景技術
電機作為動力裝置,被廣泛地應用于工業生產及制成的產品中。在電機的實際應用過程中,人們會碰到如下問題,即在電機運轉的情況下,需要從位于電機一端出軸的組件A向位于電機另一端出軸的組件B進行相互間的信號傳遞或電能傳送,如圖1所示的電機,沒有任何進行信號傳遞的輔助結構,當需要在位于電機兩端的組件A及組件B進行信號傳遞時,只能將導線或光纖線設置在電機外部,這樣在電機運行時,A部件及B部件隨同電機的電機軸轉動,連接二者的導線或光纖也隨之轉動,這樣容易在轉動時受到損壞,造成了整個器件運行的不穩定性,而且針對于光電信號傳輸,在電機外部的信號傳輸,容易受到外界光線的影響,影響信號或電能傳遞的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機兩端信號傳遞輔助結構,能夠使位于電機兩端的部件之間的信號或電能傳遞更加穩定、不受影響。基于此,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機,具有本實用新型的電機兩端信號傳遞輔助結構。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旋轉顯示器,具有前述的電機。
為了解決以上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機兩端信號傳遞的輔助結構,包括一空腔,所述空腔包括設置在電機軸上的第一腔體和/或設置在電機軸軸承內圈上的第二腔體,所述第一腔體沿電機軸的軸線方向設置。
優選地,所述第一腔體由在電機軸上沿軸線方向設置的通孔形成。
優選地,所述第一腔體由在電機軸上沿軸線方向開設的槽形成,所述第二腔體由在電機軸軸承內圈上沿軸線方向開設的槽形成。
優選地,所述空腔由開設在電機軸上的槽、開設在電機軸軸承內圈上的槽、開設在電機轉子上的槽形成。
本實用新型的具有信號傳遞輔助結構的電機,所述空腔包括設置在電機軸上的第一腔體和/或設置在電機軸軸承內圈上的第二腔體,所述第一腔體沿電機軸的軸線方向設置。
優選地,所述第一腔體由在電機軸上沿軸線方向設置的通孔形成。
優選地,所述第一腔體由在電機軸上沿軸線方向開設的槽形成,所述第二腔體由在電機軸軸承內圈上沿軸線方向開設的槽形成。
優選地,所述空腔由開設在電機軸上的槽、開設在電機軸軸承內圈上的槽、開設在電機轉子上的槽形成。
本實用新型的旋轉顯示器,包括外殼、設置在外殼中的電機、位于電機軸兩端的主電路板以及光電收發電路板,主電路板的一端還設有一大體豎直設置的線路板,還包括一空腔,所述空腔包括設置在電機軸上的第一腔體和/或設置在電機軸軸承內圈上的第二腔體,所述第一腔體沿電機軸的軸線方向設置,所述空腔中穿設有連接主電路板與光電收發電路板的導線。
優選地,所述空腔由開設在電機軸上的槽、開設在電機軸軸承內圈上的槽、開設在電機轉子上的槽形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電機兩端信號傳遞的輔助結構具有如下優點:由于包括一空腔,該空腔包括設置在電機軸上的第一腔體和/或設置在電機軸軸承內圈上的第二腔體,能夠容納位于電機兩端的組件之間的連接導線或光纖,使得在電機運行時,位于兩端的組件之間仍能穩定地傳遞信號,不受外界影響,而且節約導線、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機兩端信號傳遞結構實施例一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機兩端信號傳遞結構實施例一的另一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機兩端信號傳遞結構實施例二的示意圖;
圖5為圖4中的C向剖視圖;
圖6是圖4中的D向剖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旋轉顯示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7中旋轉顯示器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
實施例一
參見圖2,本實用新型的電機兩端信號傳遞的輔助結構,包括在電機軸1的中心加工的一個通孔,該通孔形成第一腔體1a,外表面絕緣的多條導線2穿過該電機軸上的第一腔體1a,導線2一端與位于電機軸1一端的組件A連接,另一端和位于電機軸1另一端的組件B連接,利用導線2就能實現信號或電能在組件A、B之間的交換。
在第一腔體1a中還穿入光纖5,光纖5的兩端分別與設置在電機軸兩端的能夠發射或接收光纖信號的光電驅動模塊51連接,即使在電機工作時也可以實現電隔離的高速通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朱石雄,未經朱石雄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68271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