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金屬薄片條形料拋光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658069.0 | 申請日: | 2010-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015993U | 公開(公告)日: | 2011-10-26 |
| 發明(設計)人: | 朱萬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朱萬榮 |
| 主分類號: | B24B29/06 | 分類號: | B24B29/06 |
| 代理公司: | 無錫華源專利事務所 32228 | 代理人: | 聶漢欽 |
| 地址: | 214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金屬 薄片 條形 拋光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配件生產設備領域,尤其是織布機使用的鋼片綜的拋光生產線。
背景技術
鋼片綜是各種新型無梭織機,包括片梭、箭桿、噴水、噴氣四大類織機必需的紡織配件,在織機工作時,經線穿過鋼片綜的綜眼實現送經,鋼片綜升降運動帶動經線的上下運動,完成經緯編織作業。鋼片綜為易耗品,品種規格較多,市場需求量大;同時精度與一致性要求高,表面光潔度要求尤其嚴格,因為其在編織工作時高速運動800-900來回/分鐘,鋼片綜的邊緣刃口或者毛刺極易割斷經緯線,導致斷線等質量缺陷,但是由于目前對金屬薄片條形料沒有成熟的拋光裝置,因此只能采用傳統的振動式拋光方法,這種方法采用的離心式拋光機效率低,質量不穩定,噪音大,離心拋光使用的光亮劑也會導致環境污染。因而不能滿足大批量、高質量連續生產的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
本申請人針對上述現有鋼片綜生產中振動拋光方式效率低,質量差,會造成環境污染等缺點,提供一種結構合理,操作方便的金屬薄片條形料拋光裝置,從而可以高效率、高質量的實現大批量連續拋光生產的需要。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金屬薄片條形料拋光裝置,包括串聯連接的帶料內側邊拋光裝置與帶料平面拋光裝置。其進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帶料內側邊拋光裝置包括串聯的四組拋光裝置,每組拋光裝置包括拋光輪與導向架;所述導向架設置于所述拋光輪的外緣部,位于相鄰兩個拋光輪之間,通過支架固定在機架上;所述拋光輪與皮帶輪固定連接,所述皮帶輪通過軸承連接在拋光輪軸上,并與機架頂部的電動機通過皮帶傳動;帶料通過導向架中間孔送進并與拋光輪相接觸。
所述拋光裝置前兩組的導向架與水平面傾斜一定角度,后兩組的導向架與水平面反向傾斜一定角度,在所述拋光裝置之前、之后以及所述前兩組拋光裝置與所述后兩組拋光裝置之間的導向架為水平設置。
所述導向架為中部開孔的長方體塊,左右兩邊的方孔內放入軸承,通過銷軸與內套圈內徑配合進行定位,兩個軸承外套圈之間的距離等于帶料的寬度;在方孔之間開設窄縫,窄縫的厚度略大于帶料的料厚。
所述帶料平面拋光裝置包括在機架上部設置有電動機,其輸出軸通過皮帶傳動驅動拋光輪軸旋轉;拋光輪軸通過軸承連接在機架上,其上設置有拋光輪,在兩個拋光輪之間的下部設置有送料軸承,帶料背面被送料軸承的外套圈支撐并送進,正面表面與拋光輪的外緣相接觸。
所述帶料平面拋光裝置在所述機架上設置有上下兩排,每一排設置有多組拋光輪,前部的拋光輪與帶料的輸送方向形成一定角度,中部與后部的拋光輪與帶料的輸送方向相同。
所述帶料內側邊拋光裝置包括磨邊盤組件,所述磨邊盤組件的磨邊砂輪設置在連接座的外周邊緣,連接座緊配合在軸套上并固定在電機的輸出軸上,碗形推料件通過軸承連接在軸套外周面;碗形推料件的碗口最大外徑大于磨邊砂輪的外徑值。
所述帶料內側邊拋光裝置包括倒角盤組件,所述倒角盤組件的倒角砂輪分為上下兩個,分別通過上連接座與下連接座緊配合在軸套上,軸套固定在電機的輸出軸上,推料件為平面圓盤結構,中部通過軸承連接在軸套上,所述推料件的圓盤直徑大于上下倒角砂輪的外徑值。
本實用新型采用自動化的連續拋光生產流水線,自動化程度高,生產效率高,可以節省約80%的勞動力,大大的降低了生產成本,降低操作工人的勞動強度,減少了環境污染。
本實用新型的帶料內側邊拋光裝置可以高效研磨拋光帶料內孔的內側邊,去除毛刺與尖角,而帶料上的孔內側邊在最終切斷后即形成了鋼片綜的外邊緣,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不能研磨內側邊的技術難題,一種解決方案利用了不銹鋼帶料的優良彈性,巧妙的扭轉了一定角度使內側面暴露并接觸到拋光輪表面,從而實現拋光;另一種解決方案通過在磨邊盤與倒角盤設置推料件,使得砂輪能進入內孔進行研磨,同時也不會損傷帶料表面。
本實用新型在平面拋光裝置中對帶料采用交叉拋光的方法,對鋼片綜的各邊緣都進行了有效的拋光,滿足了鋼片綜產品嚴格的表面光潔度與光滑邊緣的要求,保證了產品質量的一致性。
附圖說明
圖1為鋼片綜產品。
圖2為圖1產品采用連續模模具進行生產的第一步工藝。
圖3為圖1產品采用連續模模具進行生產的第二步工藝。
圖4為圖1產品采用連續模模具進行生產的第三步工藝。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帶料內側邊拋光裝置的主視圖。
圖7為圖6的A向視圖。
圖8為圖6的B向視圖。
圖9為圖6的C向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朱萬榮,未經朱萬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65806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