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摩托車后轉向燈與后擋泥板的連接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657957.0 | 申請日: | 2010-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890308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7-06 |
| 發明(設計)人: | 李紅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宗申技術開發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J15/04 | 分類號: | B62J15/04 |
| 代理公司: | 重慶志合專利事務所 50210 | 代理人: | 賀珠平 |
| 地址: | 400039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摩托車 轉向 擋泥板 連接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摩托車零部件的連接結構,尤其涉及摩托車后轉向燈與后擋泥板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摩托車后轉向燈作為摩托車重要的指示部件,摩托車后轉向燈的安裝位置為:一種是將后轉向燈安裝在摩托車后擋泥板上,為了能有效遮擋泥土,摩托車后擋泥板表面呈弧形彎曲,為使后擋泥板上能方便的安裝摩托車后轉向燈,在后擋泥板開模時,后擋泥板上設有一體的用于安裝后轉向燈的安裝平臺。另一種是將后轉向燈安裝在摩托車車架的尾部,后擋泥板上沒有用于安裝后轉向燈的安裝平臺。在摩托車實際裝配過程中往往遇到這種情況:后轉向燈的設計安裝位置是摩托車車架尾部,而實際裝配時需要將后轉向燈安裝在后擋泥板上,由于設計時后擋泥板上無用于安裝后轉向燈的安裝平臺,目前采取的一種技術手段是在后擋泥板上打穿孔,然后將后轉向燈的安裝柱直接裝配在后擋泥板的穿孔處,后擋泥板表面呈弧形彎曲,且后擋泥板上無用于安裝后轉向燈的安裝平臺,后轉向燈與后擋泥板這種方式的連接結構并不穩定;另一種技術手段是重新對后擋泥板開模,使得后擋泥板上具有用于安裝后轉向燈的安裝平臺,這種方式雖然解決了后轉向燈的安裝不穩定的問題,但是重新開模提高了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摩托車后轉向燈與后擋泥板的連接結構,其結構簡單,能夠在后擋泥板上穩定的安裝后轉向燈。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摩托車后轉向燈與后擋泥板的連接結構,?包括后擋泥板和帶有安裝柱的后轉向燈,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外側壓塊、與該外側壓塊相插接的內側壓塊,所述后擋泥板被夾持固定在所述外側壓塊和所述內側壓塊之間;所述后轉向燈的安裝柱依次穿過外側壓塊、后擋泥板和內側壓塊并被螺母固定。
所述內側壓塊上設有定位孔,所述外側壓塊上設有與所述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銷,所述外側壓塊的定位銷插入所述內側壓塊的定位孔中。
所述內側壓塊上設有兩個定位孔,所述外側壓塊上設有分別與兩個定位孔相配合的兩個定位銷。
所述外側壓塊、所述后擋泥板和所述內側壓塊均上設有用于后轉向燈的安裝柱穿過的通孔。
所述外側壓塊上的通孔具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平面內壁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外側壓塊和內側壓塊將后擋泥板夾持固定在外側壓塊和內側壓塊之間,外側壓塊構成用于安裝后轉向燈的安裝平臺,因此可以方便、穩定的將后轉向燈安裝在沒有預先設置安裝平臺的后擋泥板上,不需要另外對后擋泥板開模,節約了整車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向視圖;
圖3為圖2的B-B示意圖;
圖4為圖3的P處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1~圖4,?一種摩托車后轉向燈與后擋泥板的連接結構,?包括后擋泥板1、帶有安裝柱2a的后轉向燈2、一外側壓塊3、與該外側壓塊相插接的內側壓塊4。內側壓塊4上設有兩個定位孔4a,外側壓塊3上設有分別與兩個定位孔相配合的兩個定位銷3a,外側壓塊的定位銷3a插入內側壓塊的定位孔4a中,后擋泥板1的側壁被夾持固定在外側壓塊3和內側壓塊4之間。外側壓塊3、后擋泥板1和內側壓塊4均上設有用于后轉向燈的安裝柱2a穿過的通孔。后轉向燈的安裝柱2a依次穿過外側壓塊3、后擋泥板1和內側壓塊4并被螺母5固定,外側壓塊3上的通孔3b具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平面內壁面,后轉向燈2的安裝柱2a呈扁平狀與外側壓塊3上的通孔3b的形狀相配合,防止后轉向燈發生周向轉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宗申技術開發研究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宗申技術開發研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65795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