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干法抑塵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641130.0 | 申請日: | 2010-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971472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9-14 |
| 發明(設計)人: | 張毅;劉振強;何鵬;苗文華;陶曉東;張旭輝;白中華;石長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錫林浩特國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69/18 | 分類號: | B65G69/18;B08B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劉守憲 |
| 地址: | 026000 內蒙古***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干法抑塵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抑塵系統,具體是一種干法抑塵系統。
背景技術
在粉料裝卸和輸送的過程中,會產生嚴重的揚塵,這些揚塵隨風漂移,不僅污染環境、對人體造成損害,而且還導致粉料流失。為治理上述揚塵,現有技術多采用水噴霧除塵的方法,具體是在起塵點周圍設置水霧噴頭,通過噴頭向起塵點噴射水霧,通過增加粉塵的濕度使其不再飄移進行抑塵。但用水噴霧除塵使得物料含水量增大,對于需要在干燥狀態下保存和使用的物料,使用水霧除塵后還得有后續的干燥步驟,增加后續處理成本;而且對于一些對水敏感的物料,無法用水噴霧的方法進行除塵。
為此,公布號為CN101757825A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干霧抑塵方法及其設備,由多個霧化噴頭并列安裝在起塵點的粉塵漂移出口,進行水霧顆粒在10μm以下的干霧噴射,并使噴射出的干霧形成能夠阻止粉塵由漂移出口外逸的干霧幕,防止起塵點產生的粉塵向外擴散污染環境。該專利文獻部分的解決了水噴霧抑塵帶來的技術問題,通過使用水和空氣的混合物霧化噴射形成干霧抑塵,但該專利文獻公開的技術方案中仍然使用水進行噴霧,對水資源是一種浪費,同時上述干霧抑塵的方法同樣不適用對水敏感的物料。
實用新型內容
為此,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是現有技術中噴水抑塵帶來的浪費水資源和不適用于對水敏感的物料進行抑塵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無需用水的干法抑塵系統。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干法抑塵系統,包括,
第一密封裝置,設置在起塵點四周并密封所述起塵點,所述第一密封裝置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出入口;
第一噴氣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一出入口處,在所述第一出入口敞開時通過所述第一出入口向所述第一密封裝置內噴氣、形成所述第一出入口的氣封。
還包括,
第二密封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一出入口處并密封所述第一出入口,所述第二密封裝置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出入口;
第二噴氣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二出入口處,在所述第二出入口敞開時通過所述第二出入口向所述第二密封裝置內噴氣、形成所述第二出入口的氣封。
所述第一噴氣裝置以與所述第一出入口所在的平面成45°夾角向所述第一密封裝置內噴氣。
所述第二噴氣裝置以與所述第二出入口所在的平面成45°夾角向所述第二密封裝置內噴氣。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起塵點的周圍設置第一密封裝置,當第一出入口打開時,設置在所述第一出入口處的第一噴氣裝置向所述第一密封裝置內噴射氣體,形成所述第一出入口的氣封,防止在所述第一出入口打開時所述第一密封裝置的粉塵向外漂移。本實用新型整個抑塵的過程無需使用水,可大大節約水資源;適用于對水敏感的物料進行抑塵。通過在所述第一出入口處設置第二密封裝置,將從所述第一密封裝置內飛出的粉塵密封在所述第二密封裝置內,進一步防止從所述第一密封裝置內飛出的粉塵向外漂移,達到更好的密封抑塵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干法抑塵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噴氣裝置的俯視圖;
圖3為圖1所示噴氣裝置的側視圖。
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1-第一密封裝置,11-第一出入口,12-第一噴氣裝置,120-噴嘴,2-第二密封裝置,21-第二出入口,22-第二噴氣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錫林浩特國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錫林浩特國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64113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