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發動機排氣閥座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614145.8 | 申請日: | 2010-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908698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7-27 |
| 發明(設計)人: | 葉荻;王棟;張旭輝;張振翔;陳觀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南海西部石油油田服務(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L3/22 | 分類號: | F01L3/2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張金亭 |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動機 氣閥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排氣閥,特別涉及一種發動機排氣閥座。
背景技術
發動機排氣閥座是發動機內部一個比較關鍵的部件,必須保證在600~1100℃高溫條件下能夠經受頻繁的沖擊作用,工作環境比較惡劣,工作時,需要對其進行冷卻。目前,國內發動機的排氣閥座,在發動機運轉時,由冷卻水進行冷卻帶走熱量,排氣閥座的冷卻水面與排煙面的溫差較大。現有排氣閥座在包含其中心線的剖面內,冷卻水面為直線型,由于冷卻水面與排煙面溫差產生的巨大熱應力積聚在排氣閥座內部不易分散,容易造成排氣閥座產生裂縫,從而冷卻水泄漏進發動機氣缸,影響發動機的運轉及安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能夠避免座體產生裂紋的發動機排氣閥座。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發動機排氣閥座,包括進氣端、排氣端和位于所述進氣端和排氣端之間的頸部,所述頸部的外表面在包含其中心線的剖面內為內凹的弧線。
所述頸部的壁厚為4~6mm。
該排氣閥座的外表面在所述進氣端和所述頸部之間為過渡弧面,在所述頸部和所述排氣端之間為過渡弧面。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通過采用將排氣閥座頸部的外表面制成內凹弧面的結構,在排氣閥座和氣缸蓋體之間形成弧線型冷卻水腔,使得由于巨大溫差帶來的熱應力良好地分散,降低甚至消除了排氣閥座出現裂紋的可能性,提高了排氣閥座圈的使用性能。本實用新型在不改變發電機氣缸蓋體結構的情況下,通過對排氣閥座的冷卻水面進行曲面優化設計,增加了排氣閥座抵抗熱應力的能力,延長了排氣閥座的使用壽命,提高了發動機運轉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排氣端,2、頸部,3、氣缸蓋體,4、弧線型冷卻水腔,5、進氣端,6、7、過渡弧面。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一種發動機排氣閥座,包括進氣端5、排氣端1和位于進氣端5和排氣端1之間的頸部2,頸部2的外表面為內凹的弧面。
為了進一步提高排氣閥座的抗熱應力性能,頸部的壁厚由原來的2~3mm增厚為4~6mm。該排氣閥座的外表面在進氣端5和頸部2之間為過渡弧面6,在頸部和排氣端之間為過渡弧面7。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該排氣閥座頸部2的外表面采用內凹的弧面,在排氣閥座和氣缸蓋體3之間形成弧線型冷卻水腔4,該排氣閥座的外表面在進氣端5和頸部2之間采用過渡弧面6,在頸部和排氣端之間采用過渡弧面7,進一步優化了弧線型冷卻水腔4的流線形狀,同時適當增加了排氣閥座頸部2的壁厚,從而增強了排氣閥座的抗熱應力性能,降低甚至消除了排氣閥座出現裂紋的可能性,提高了排氣閥座的使用性能,提高了發動機運轉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盡管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很多形式,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南海西部石油油田服務(深圳)有限公司,未經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南海西部石油油田服務(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61414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發動機活塞的冷卻器
- 下一篇:煤礦用救生艙空氣凈化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