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陶瓷/金屬基體復合錘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601008.0 | 申請日: | 2010-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959831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9-07 |
| 發明(設計)人: | 李林;王倩;王娟;劉桂武;鄭開宏;喬冠軍;王海艷;戚文軍;張會;張永進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2C13/28 | 分類號: | B02C13/28 |
| 代理公司: | 廣東世紀專利事務所 44216 | 代理人: | 千知化 |
| 地址: | 510651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陶瓷 金屬 基體 復合 錘頭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復合錘頭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破碎機械用錘頭主要采用的材料包括純金屬和復合材料,純金屬有硬質合金、合金鋼、雙金屬雙液復合鑄造等;復合材料有WC陶瓷顆粒增強金屬基體復合材料等。就金屬材料而言,要么耐磨性能不夠,使用壽命短;要么材料價格昂貴。陶瓷顆粒增強金屬基體復合材料,不但制備工藝較復雜,且在服役過程中陶瓷顆粒易脫落,可靠性差,使用壽命較短。另外,采用表面熱處理提高金屬材料錘頭的耐磨性能也是十分有限的。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在金屬中設置陶瓷支架,使用壽命長,制造方便的陶瓷/金屬基體復合錘頭。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陶瓷/金屬基體復合錘頭,包括錘體,其特征是在所述的錘體靠近工作部位設有陶瓷支架,陶瓷支架由陶瓷筋構成,所述的陶瓷支架是通過金屬熔化后澆注在錘體中成為一體結構。
陶瓷支架燒結形成的溫度高于金屬熔化的溫度,因此可以將金屬熔化后澆注在放置陶瓷支架模具腔體中,而使陶瓷支架設置在錘體中成為一體結構,制造方便。與陶瓷顆粒增強金屬基體復合材料相比,陶瓷支架在工作過程中不易從錘頭中脫落。因為陶瓷相和金屬相均為連續相,互相之間貫通,形成強冶金結合,金屬基體包覆陶瓷,陶瓷支架的網絡結構對金屬基體有屏蔽保護作用,提高錘頭可靠性,延長使用壽命。與純金屬錘頭相比,錘頭工作部位的強度高、硬度高,同樣提高了錘頭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陶瓷支架的正四面體結構示意圖。
圖2正立方體結構示意圖,三個方向上陶瓷筋間距相等。
圖3長立方體結構示意圖,三個方向上陶瓷筋間距各不相同。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陶瓷/金屬基體復合錘頭內部結構立體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陶瓷/金屬基體復合錘頭側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陶瓷/金屬基體復合錘頭側視圖N-N剖面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陶瓷?/?金屬基體復合錘頭側視圖?M?向剖面圖。
圖?8?為?M?向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陶瓷/金屬基體復合錘頭,包括錘體(2),在所述的錘體(2)靠近工作部位設有陶瓷支架(3),陶瓷支架(3)由陶瓷筋(1)構成,所述的陶瓷支架(3)是通過金屬熔化后澆注設置在錘體(2)中成為一體結構。
圖1所示的陶瓷支架(3)為六根陶瓷筋(1)構成的四面體框架結構,可根據需要為多種三維網絡結構,圖1為正四面體框架結構,其中陶瓷筋直徑為5mm~8mm。
所述陶瓷支架(3)為橫向設置的陶瓷筋(1)和縱向設置的陶瓷筋(1)構成的立方體框架結構。圖2為正立方體框架結構,陶瓷筋直徑為5mm~8mm,三個方向的陶瓷筋間距相等,間距尺寸為10mm~15mm。圖3為長立方體框架結構,陶瓷筋直徑為5mm~8mm,三個方向的陶瓷筋間距不等,間距尺寸為10mm~15mm。
實際生產中,不同工況條件需要錘頭的形狀和尺寸不一,一般結合不同的使用條件,選用不同結構和尺寸的陶瓷支架。
用于破碎礦石的高錳鋼錘頭常選用圖2的陶瓷支架,其中陶瓷筋直徑為5mm,陶瓷筋間距為10mm。陶瓷支架均位于錘頭的工作部位與金屬基體澆注為一體。
陶瓷支架的材質為碳化硅陶瓷。碳化硅陶瓷是以碳化硅為主要成分的陶瓷。碳化硅陶瓷不僅具有優良的常溫力學性能,如高的抗彎強度、優良的抗氧化性、良好的耐腐蝕性、高的抗磨損以及低的摩擦系數,而且高溫力學性能(強度、抗蠕變性等)是已知陶瓷材料中最佳的。
錘體的材質為鑄鋼或鑄鐵,優選為高錳鋼或抗磨白口鑄鐵。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錘頭使用條件不同,壽命長短差異很大,一般來說,用于破碎礦石的普通高錳鋼(ZGMn13Cr2)錘頭壽命為15~25萬噸,試驗表明,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壽命比普通高錳鋼錘頭提高2倍左右,比高錳鋼鑲鑄硬質合金錘頭提高1.5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未經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60100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