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椎間融合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588271.0 | 申請日: | 2010-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840551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5-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超 |
| 主分類號: | A61F2/44 | 分類號: | A61F2/44;A61B17/7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4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融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總體上涉及醫療器械,具體地涉及一種在前路椎體切除減壓后進行穩定性重建的椎間融合器。
技術背景
在為了治療椎間盤突出或者骨刺而進行的脊椎減壓手術中,在切除部分椎體后需要進行穩定性重建,即恢復脊椎的正常的力學支撐狀態。目前通用的方法是將減壓骨(即切除椎體得到的碎椎骨,也稱為植骨顆粒)填充入與待重建部位高度相適的鈦籠內,然后將鈦籠置入減壓間隙(即切除部分椎體而產生的空間)內。由于單用鈦籠穩定性不足,尤其擔心其出現移位進而壓迫附近其他組織或者器官例如脊髓或氣管、食道等,需要于椎體前方(在本申請中,“前方”、“后方”、“上方”、“下方”是指相對于人的體位而言)附加鋼板進行固定。
具體來說,如圖1所示,圖示了在現有技術中的椎間融合器固定到脊椎上的情況。圖中示出了四節脊椎102,其中中間兩節脊椎的前路椎體被切除,形成一個空間。此空間需要重建支撐。因此,使用長度與該空間相適的鈦籠106,裝入切除所述前路椎體所產生的減壓骨,置于所述空間中。為防止鈦籠106移動,通過螺釘108在該空間的上下椎體102上固定鋼板104。
這種固定方式存在以下幾點不足:一、由于同時需要鈦籠106和鋼板104,成本較高。二、鋼板104的使用出現了應力遮擋的效應,即上下椎體的壓力主要由鋼板104承受,而鈦籠106及鈦籠內的植骨塊受壓不夠,從而容易出現愈合不良、假關節形成。三、椎體前方放置鋼板104,占據空間,從而刺激其他器官,例如,在頸椎部位,有可能會占據食道的空間,術后出現吞咽困難等食道刺激癥狀。四、鋼板104容易放置得過長,進而侵犯上下椎間隙,加速其退變。五、由于鈦籠106是直接擱置在減壓間隙中而沒有任何固定,因此在重力作用下會慢慢侵入下方的椎體,這樣一方面造成下方椎體的退化,另一方面造成對上方椎體的支撐不足,影響脊椎的生理曲度。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消除使用鋼板所帶來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椎間融合器,包括:兩端開口的金屬籠,用于在其中放置植骨顆粒;以及從金屬籠兩端伸出的尾翼,用于固定到與脊椎椎體重建部相鄰的椎體上。這樣,可以直接使用尾翼將金屬籠固定在相鄰椎體上,從而避免使用額外的鋼板,從而避免了上述缺陷。
尾翼的設置可以有多種形式。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尾翼平行于所述金屬籠的軸線,從金屬籠的外表面上延伸出來。
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尾翼平行于所述金屬籠的軸線,但分別通過一個連接橋部相對于金屬籠的外表面向外偏移。這樣,相對于尾翼的固定位置,金屬籠能夠更加靠近椎管一側,從而避免對脊椎前方的器官的刺激。
所述尾翼上可以有孔,用于通過螺釘固定到脊椎椎體上。
優選地,所述金屬籠具有與待重建部位生理曲度一致的曲度,從而能夠幫助有效地恢復脊椎生理曲度。
顯然,金屬籠可以采用任何適于體內植入的金屬或者合金,例如但不限于鈦。所述金屬籠的截面可以為圓形或者橢圓形,但不限于此。
附圖說明
參照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說明,會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點和優點。在附圖中,相同的或對應的技術特征或部件將采用相同或對應的附圖標記來表示。
圖1為現有技術的椎間融合器固定在脊椎上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椎間融合器的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椎間融合器沿A-A線的左視圖;
圖4為圖2所示椎間融合器沿B-B線的俯視圖;
圖5為圖2所示椎間融合器固定到脊椎上時的裝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應當注意,為了清楚的目的,附圖和說明中省略了與本實用新型無關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部件和處理的表示和描述。
在背景技術部分已經討論了使用鈦籠和鋼板的不利之處。為了消除所述缺陷,如圖2-5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椎間融合器200,包括:兩端開口的金屬籠202,用于在其中放置植骨顆粒;以及從金屬籠202兩端伸出的尾翼204,用于固定到與脊椎椎體重建部相鄰的椎體上。這樣,可以直接使用尾翼204將金屬籠202固定在相鄰椎體上,從而避免使用額外的鋼板,從而避免了上述缺陷。
尾翼204的設置可以有多種形式。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尾翼204平行于所述金屬籠202的軸線,從金屬籠202的外表面上延伸出來(未圖示)。也就是說,尾翼204距離金屬籠軸線的距離,與金屬籠的半徑大致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超,未經李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58827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