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手部紫外線消毒機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583556.5 | 申請日: | 2010-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871132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6-22 |
| 發明(設計)人: | 徐劍;曹璐;張炎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通芯迎設計服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N5/06 | 分類號: | A61N5/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6006 江蘇省南通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紫外線 消毒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部紫外線消毒機,屬于殺菌消毒設備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早在1878年人類就發現了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消毒作用。1901年和1906年人類先后實用新型了水銀光弧這一人造紫外光源和傳遞紫外光性能較好的石英材質燈管,法國馬賽一家自來水廠很快在1910年首次使用紫外線消毒工藝。人類對紫外線消毒技術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的應用則始于20世紀60年代中葉,并于70年代到80年代初對紫外線消毒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的應用進行了大量早期的研究,這主要是由于當時人們已認識到被廣泛使用的加氯消毒工藝中的余氯對受納水體中的魚類等生物有毒,而且發現并確認了氯消毒等化學消毒方法會產生如三鹵甲烷(THMs)等致癌、致基因畸變的副產物。這些發現促使人類尋求一種更好的消毒方法。
傳統的殺菌方法一般是利用加熱、加藥等手段,但這些處理方法所花時間長,可能對處理對象產生不利的變化,對環境也會產生二次污染。用照射紫外線進行殺菌可完全避免以上問題。波長200~290nm的紫外線能穿透細菌、病毒的細胞膜,給核酸(DNA)以損傷,使細胞失去繁殖能力,達到快速殺菌的效果。UV表面殺菌裝置廣泛應用于食品、電子、半導體、液晶顯示器、等離子電視、水晶振動子、精密器件、化工、醫學、保健、生物、飲料、農業...等等廣泛領域。UV光源照射食品、材料等表面,具有快速高效、無污染的殺菌效果,從而維持產品的高品質。
280~320nm的紫外線稱為保健紫外線。照射皮膚后,使皮膚內的7-脫氫麥角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3和D2,防止佝僂病和職業病(礦工等)。市面已有保健型紫外線燈供應。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人手上由于經常觸摸一些物品,容易沾染細菌病菌,此時如果吃一些零食等,會將病菌帶入口中,容易生病,尤其是現代社會普遍采用電腦辦公,更容易發生以上情況,為此,人們在吃飯或吃零食前應先洗手,但洗手必須使用洗滌劑才能比較有效地去除細菌,而洗完手之后又要擦手等等,這個過程非常麻煩,尤其是在辦公室中或公共場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的手部紫外線消毒機,能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具體內容如下。
一種手部紫外線消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部紫外線消毒機具有一外殼,外殼內設置有消毒空間,所述消毒空間內設置有一系列波長200~290nm的紫外線燈,所述外殼上設置有供手伸入到所述消毒空間的開口,所述外殼外部引出一根向所述紫外線燈供電的電源線,所述外殼外部設置有控制所述紫外線燈的開關。
優選的,所述紫外線燈的發射波長為280~290nm。因為這段波長為保健型紫外線,不會造成危險。
優選的,所述開口上設置有阻擋手與空間邊緣之間空間的阻隔簾。
優選的,所述開口具有扁平形的橫截面。
優選的,所述開關設置在所述外殼的上表面。
優選的,環繞所述消毒空間的內面均勻排布有一系列紫外線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手部紫外線消毒機,在吃東西前只需將手通過所述開口伸入到所述消毒空間中,則紫外線燈將會將手上的細菌等殺死,操作非常簡單,大大簡化人了人們給手消毒的過程,也不必使用洗滌劑,擦手等。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指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手部紫外線消毒機的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1-外殼,2-開口,3-電源線,4-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1將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手部紫外線消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部紫外線消毒機具有一外殼1,外殼1內設置有消毒空間(圖中未示出),所述消毒空間內設置有一系列波長200~290nm的紫外線燈,所述外殼1上設置有供手伸入到所述消毒空間的開口2,所述外殼外1部引出一根向所述紫外線燈供電的電源線3,所述外殼1外部設置有控制所述紫外線燈的開關4,所述開口2具有扁平形的橫截面,所述開關4設置在所述外殼1的上表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通芯迎設計服務有限公司,未經南通芯迎設計服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58355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麥冬多糖MDG-1在制備促血管生成藥物中的應用
- 下一篇:新型左心吸引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