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定位前打釣魚竿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577496.6 | 申請日: | 2010-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9576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9-07 |
| 發明(設計)人: | 陸忠法;程坤發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法萊漁具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87/00 | 分類號: | A01K8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1121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定位 釣魚竿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釣魚器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魚竿,尤其是涉及一種新型定位前打釣魚竿。
背景技術
魚引竿又名漁竿、釣竿、魚竿,是用于引導釣線到垂釣點的一種漁具。魚竿最早是使用竹木材質,使用歷史長達數幾千年,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與提升,對新材質的開發,上世紀誕生了玻璃纖維漁竿,隨后又出現了更先進的碳纖維魚竿。魚竿用處:利用彈性控制釣到的魚的爆發力,衰減魚的力量,用以保護線組。與釣線的長度結合,改變釣點到岸邊的距離。把魚從釣點拉到水邊,以獲得釣獲量。顯然,上述的這些新式魚竿解決了老式使用壽命過短的問題,但是,目前魚竿存在的技術缺陷依然不少,如1、現有的魚竿中手節桿體結構過于簡單,在垂釣時,并不能實現即時的長度操作,釣手在釣魚時,釣點離釣手距離比竿體長度略有差距時,就影響了垂釣的效果;2、另外增加或縮減長度又導致距離比較固定,不利于下次的垂釣,顯然不是最好的實施辦法,不是長久之計。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達到最好的釣點,人們通常會通過自己的移動來實現,甚至不惜踏入水中,上述方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進了釣點的位置,但是仍然魚竿本身存在著結構不夠合理,魚竿長度有限,使用范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等技術問題依然存在。而踏入水中導致水面的波動,影響垂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手節可實現微調的一種新型定位前打釣魚竿。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新型定位前打釣魚竿,包括桿體,所述的桿體包括至少兩根空腔桿節;即第一桿節和第二桿節,所述的第二桿節套接在第一桿節空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桿節尾端連接有可實現長度微調的手節。
在上述的新型定位前打釣魚竿中,所述的手節包括手柄一以及連接在手柄一內部且能夠在其內部移動的手柄二,所述的手柄二外表面設有定位件。
在上述的新型定位前打釣魚竿中,所述的手柄一后端設有端蓋。
在上述的新型定位前打釣魚竿中,所述的第一桿節和第二桿節截面呈梯形,且第二桿節的后端外直徑大于第一桿節的空腔前端的內直徑。
在上述的新型定位前打釣魚竿中,所述的桿節有五節。
在上述的新型定位前打釣魚竿中,所述的桿節前端均設有魚線導環,且導環的大小依次有后至前減小。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新型定位前打釣魚竿的優點在于:1、由于手節能夠實現微調,所述在使用者使用時,若拋竿與自己理想的釣點相差不多,便可以通過手握的手柄來進行距離的相應調節,實現合適的釣點;2、相鄰兩個桿節套接,且后桿節的后端外直徑大于前桿節的空腔前端的內直徑,達到了后桿節不但在前桿節空腔中伸縮的運動,而且能夠避免后桿節脫離前桿節,實現了魚竿攜帶時的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結構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節拉伸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節緊縮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桿體;2、第一桿節;3、第二桿節;4、導環;5、手節;51、手柄一;511、端蓋;52、手柄二;521、定位件。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和4所示,本新型定位前打釣魚竿,包括桿體1,所述的桿體1包括至少兩根空腔桿節;即第一桿節2和第二桿節3,所述的第一桿節2尾端連接有可實現長度微調的手節;手節5包括手柄一51以及連接在手柄一51內部且能夠在其內部移動的手柄二52。所述的手柄二52外表面設有定位件521。該定位件521在手柄二52向手柄一51內部移動時,能夠固定手柄二52在手柄一51中的位置,避免手柄二52移動的手柄一51內部過里,導致其不易拉出,而導致無法實現微調的效果,手柄一51后端設有的端蓋511能夠起到固定手柄二52的效果,起到保險的效果。
第一桿節2和第二桿節3的連接關系在于:第二桿節3套接在第一桿節2空腔中,所述的第一桿節2和第二桿節3截面呈梯形,且第二桿節3的后端外直徑大于第一桿節2的空腔前端的內直徑。在需要使用時,將第二桿節3往前拉,直至第二桿節3的后端被拉動到第一桿節2空腔中的前端,由于空腔的前端的內直徑小于第二桿節3的后端的外直徑,在作用力的拉動下,實現第二桿節3的后端的外直徑與第一桿節2空腔的前端過盈配合,達到第二桿節3固定在第一桿節2上。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桿節有五節;且桿節前端均設有魚線導環4,且導環4的大小依次有后至前減小。魚線導環4能夠避免魚線在收集的過程中帶來交叉的結果。由于手節能夠實現微調,所述在使用者使用時,若拋竿與自己理想的釣點相差不多,便可以通過手握的手柄來進行距離的相應調節,實現合適的釣點。總之,本實用新型中的可以改變以往手節的長度的被固定,即同一支竿體可以擁有兩種總長度。由于手節長度可調,增加了釣場適應性,給釣手更多選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法萊漁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經杭州法萊漁具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57749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