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迷宮式密封圈及軸承密封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576723.3 | 申請日: | 2010-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836392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貝國軍;唐如慶;陳孟月;高駿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五洲新春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J15/447 | 分類號: | F16J15/447;F16J15/32;F16C33/80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專利事務所 33206 | 代理人: | 胡龍祥 |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迷宮 密封圈 軸承 密封 結構 | ||
1.迷宮式密封圈(1),其特征是:在其徑向的內邊緣形成四個密封唇,該四個密封唇自軸承的內腔至外部依次為第一密封唇(11)、第二密封唇(12)、第三密封唇(13)、第四密封唇(14),第一密封唇(11)、第二密封唇(12)、第四密封唇(14)均為非接觸式密封唇,第三密封唇(13)為接觸式密封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迷宮式密封圈,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密封唇(11)、第四密封唇(14)的唇邊輪廓為圓柱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迷宮式密封圈,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密封唇(11)、第二密封唇(12)、第三密封唇(13)在徑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三密封唇(13)位于最小徑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迷宮式密封圈,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密封唇(11)、第二密封唇(12)、第三密封唇(13)均向軸向內側延伸,所述的第四密封唇(14)向軸向外側延伸。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迷宮式密封圈,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三密封唇(13)與第二密封唇(12)之間形成拐點頸部(25)。
6.軸承密封結構,包括軸承內圈(2)和密封圈(1),其特征是:在密封圈(1)徑向的內邊緣形成四個密封唇,該四個密封唇自軸承的內腔至外部依次為第一密封唇(11)、第二密封唇(12)、第三密封唇(13)、第四密封唇(14),第一密封唇(11)、第二密封唇(12)、第四密封唇(14)均為非接觸式密封唇,第三密封唇(13)為接觸式密封唇;在所述軸承內圈(2)上制有外環密封槽(21)及位于所述外環密封槽(21)內側的第一密封面(22)和位于所述外環密封槽(21)外側的第四密封面(24),所述的外環密封槽(21)的內側壁形成中間密封面(23),所述的第一密封面(22)、第四密封面(24)為圓柱面,所述的中間密封面(23)為朝向外側的斜面;所述的第一密封唇(11)、第四密封唇(14)分別與所述的第一密封面(22)、第四密封面(24)配合并分別保持有間隙(T1、T2),所述的第二密封唇(12)與所述的中間密封面(23)配合并保持有間隙(T3),所述的第三密封唇(13)接觸在所述的中間密封面(23)上;在所述的第一密封唇(11)與第二密封唇(12)之間形成第一儲油空間(K1),在所述的第二密封唇(12)與第三密封唇(13)之間形成第二儲油空間(K2),所述的外環密封槽(21)作為第三儲油空間(K3)。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軸承密封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密封唇(11)、第四密封唇(14)的唇邊輪廓為圓柱面。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軸承密封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密封唇(11)、第二密封唇(12)、第三密封唇(13)在徑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三密封唇(13)位于最小徑處。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軸承密封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密封唇(11)、第二密封唇(12)、第三密封唇(13)均向軸向內側延伸,所述的第四密封唇(14)向軸向外側延伸,所述的第三密封唇(13)與第二密封唇(12)之間形成拐點頸部(25)。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軸承密封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密封唇(11)與第一密封面(22)之間的間隙(T1)的寬度等于第四密封唇(13)與第四密封面(24)之間的間隙(T2)的寬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五洲新春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浙江五洲新春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576723.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客制化產品訂單處理方法及其應用的系統
- 下一篇:一種房產用戶篩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