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手術用復合縫合針線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571805.9 | 申請日: | 2010-10-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806777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4-27 |
| 發明(設計)人: | 張春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春雷 |
| 主分類號: | A61B17/82 | 分類號: | A61B17/82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識產權事務所 32223 | 代理人: | 陳靜巧 |
| 地址: | 2236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手術 復合 縫合 針線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用品,具體涉及一種手術用復合縫合針線。
背景技術
在骨科手術中,為了將粉碎性骨折更好地復位,大部分醫師都有采用鋼絲捆扎骨折塊體的經歷。隨著人們對生物力學的進一步研究,業內認為采用鋼絲捆扎粉碎性骨折盡管可以獲得良好的骨折復位,但是鋼絲有阻礙和影響骨折的正常愈合的不足之處,導致了骨不連的發病率顯著增加。近幾年來,有些醫師提出使用普通的可吸收縫合線,代替鋼絲對粉碎性骨折進行捆扎,因為可吸收縫合線一般在術后3-6個月即能在體內被降解吸收,對骨折愈合影響較小,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但是由于普通的可吸收縫合線在捆綁骨塊時,缺乏合適的貫穿引導針,又因線體本身剛性不足,使手術醫師的操作時費又費力,存在嚴重影響手術進度和效果的缺陷。此外,在目前骨科手術中,采用鋼絲張力帶或簡單的鋼絲拉力固定,治療一些張力性骨折或部分韌帶止點撕脫性骨折時,均收到了良好的臨床療效,但是手術后都需要行二次內固定手術取出鋼絲,又一次使患者遭受身心痛苦和增加經濟負擔。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手術用復合縫合針線,目的在于通過對傳統醫用縫合針線作結構上的改進,使改進后的手術用復合縫合針線,能實現人體某些特殊部位手術的順利縫合;能完成骨科手術中捆綁骨折骨塊、對骨傷部位起張力和拉力固定作用以及在關節鏡下修復關節內損傷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
本實用新型所稱的一種手術用復合縫合針線主要由縫合線、細徑鋼絲、中空導管針組成,所述的縫合線為中空縫合線;所述的細徑鋼絲設置在中空縫合線之中,所述中空縫合線和細徑鋼絲構成的復合縫合線一端貫穿于中空導管針體體腔內。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解決方案
所述的中空縫合線包覆粘附于細徑鋼絲表面,中空縫合線的中空徑與細徑鋼絲徑相一致;
所述的細徑鋼絲的絲徑為0.4-1.0毫米之間;
所述的中空導管針的管體內徑與復合縫合線的線體外徑相一致;
所述的中空導管針針體的尾端為錐形內腔;
所述的中空導管針的導管或呈硬、軟質地的或呈硬質直管形,或呈硬、軟質地的彎管形;管體的前端口為斜切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本實用新型的復合縫合線的線體具有一定的強度、韌性,可代替鋼絲內固定;
(二)本實用新型的中空導管針前端呈斜切口,有利于中空導管針在軟組織或骨隧道內穿刺突破或貫穿引導縫合,中空導管針的不同形狀和取材質地可以滿足不同的手術部位和手術方式的需要;
(三)本實用新型的中空導管針針體的尾端為錐形內腔,有利于手術中二次復合縫合線的貫穿,原位重復使用;也利于中空導管針從復合縫合線端脫下并從其尾部退出,用于手術過程中的再穿刺或貫穿;
(四)本實用新型的復合縫合線的線體在結扎前,將細徑鋼絲從中空縫合線的尾端細心抽出。
以上有益效果克服了現有背景技術的不足之處,該手術用復合縫合針線起到了傳統縫合線所不能具有的作用。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中空導管針為直管形);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空導管針為直管形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空導管針為彎管形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1圖所示,
本手術用復合縫合針線主要由中空縫合線1、細徑鋼絲2、中空導管針3組成。其中細徑鋼絲穿在中空縫合線之中;中空縫合線1、細徑鋼絲2組成的復合縫合針線貫穿于中空導管針內,中空導管針針體的尾端32設有錐形內腔。細徑鋼絲的直徑為0.7毫米,與中空縫合線的內徑相一致;中空導管針管體的內徑與中空縫合線的外徑相一致,中空導管針為軟質材質,可根據手術操作需要作彎管狀。所述中空縫合線的材質須有一定的韌性和強度,選用可吸收和不可吸收的材料均可。
如2圖所示,中空導管針管體為直形管,前端管口32為斜切口。
如3圖所示,中空導管針管為彎形管狀。
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是,取縫合線的線徑為1.2毫米,中空徑為0.8毫米;細徑鋼絲的絲徑為0.8毫米;中空導管針錐形內腔最大內徑為2.0毫米,主體內徑為1.2毫米。
以上各組件的材質均為符合國家醫用標準的優質品,成品經嚴格的滅菌消毒工藝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春雷,未經張春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57180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