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報警真偽確認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565800.5 | 申請日: | 2010-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8054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4-20 |
| 發明(設計)人: | 登山昭輝;蔣小軍;曹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鄧韶昌 |
| 主分類號: | H04M11/04 | 分類號: | H04M11/04 |
| 代理公司: | 東莞市冠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敖健梅 |
| 地址: | 523008 廣東省東莞市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報警 真偽 確認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防盜報警裝置,適用于電話語音報警控制器。
背景技術
防盜報警系統是一種遠程入侵監視系統,由設置在監視現場的入侵探測器(以下簡稱探測器)、防盜報警控制器(又稱報警主機)以及設置在遠程監控中心的接警機及其配套設備構成,防盜報警控制器與接警機之間有多種的信號傳輸方式,如:電話撥號、總線制、寬帶網、無線電,電話撥號傳輸方式是目前主流的傳輸方式。當現場處于警戒狀態并且探測器偵測到入侵時,防盜報警控制器把此信息傳輸至接警機,監控中心獲知入侵狀況后會聯系公安機關出動處理警情。然而,大多數探測器在技術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在沒有發生入侵的情形下也會由于各種環境干擾產生誤報警,隨著報警服務業的發展,這種誤報警的數量增加已經造成警力浪費的現象出現,嚴重制約了報警行業的發展。
在探測器的抗誤報性能尚未顯著性提升的狀況下,確立良好的報警確認手段變得至關重要,目前主要的報警確認方式為人工確認,即監控中心派遣保安人員趕赴現場確認報警真偽,這種做法既浪費人力又會延誤公安機關處理警情的時機。另外,作為被認知的報警真偽確認技術目前有三種,一、視頻聯動監控方式,當監控中心收到報警信息后自動或手動聯動設置在現場的監控攝像機確認是否發生入侵行為,這種系統造價高,只適合大中型商業設施和機關單位;二、攝影聯動方式,探測器被觸發報警時聯動現場的攝像頭拍攝數碼照片一幀或數幀并通過互聯網或手機彩信發送到互聯網上的服務器或手機上,這種方式必須在現場配備攝像頭或在探測器內置攝像頭,同時必須配置連接互聯網的設備和開通互聯網連接服務,或者配置開通了彩信服務的GSM卡及其設備。其缺點是:受成本限制很難增加攝像頭的數量,不適合大范圍的警戒;并且增加了上網費或短信月租等額外的通訊費用。三、電話監聽方式,其原理是:探測器被觸發報警后,防盜報警控制器撥通用戶電話,通過拾音器拾取現場聲響并經過放大后傳送到電話線上,用戶可以通過電話聽到現場產生的聲響,以此來確認報警是來源于非法入侵還是探測器的誤報。這種方式雖然成本低,但存在以下的問題:1.拾音器通常安裝在防盜報警控制器上,當非法入侵地點遠離防盜報警控制器時無法拾取到需要的聲響;2.環境噪音比較大時會把入侵者產生的聲響掩蓋掉,或者無法判別是否入侵者產生的聲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報警確認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監控范圍廣、成本低廉的一種報警真偽確認系統。當探測器被觸發報警后,防盜報警控制器撥通用戶電話,在用戶接聽電話的過程中,如果入侵者繼續觸發了某個探測器,防盜報警控制器就把與該探測器相關的聲音信息同時傳送到電話線上,即通過把探測器的報警信號置換為聲音信息的方式,實現探測器報警信號的“可聽化”,這樣用戶就能實時地獲知哪個探測器正在報警,提高了報警確認的可信度。此功能與現場聲響監聽同時使用則可以進一步提高報警確認效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完成上述任務,本實用新型一種報警真偽確認系統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構成本實用新型一種報警真偽確認系統,包括控制器、至少一個探測器、存有所述探測器的相應的聲音信息的存儲器及具有撥號與通話功能的電話通訊器,控制器分別與所述探測器、所述存儲器及所述電話通訊器連接;控制器具有如下系統,即在所述電話通訊器撥通用戶電話之后,每當所述探測器被觸發報警,控制器能控制所述存儲器播放與被觸發報警的所述探測器的相應的聲音信息,并把所述相應的聲音信息通過所述電話通訊器傳送到電話線上。
對上述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闡述:
所述電話通訊器還可以與用于拾取現場聲響的拾音器連接,即拾音器拾取現場聲響傳送給所述電話通訊器。拾音器拾取的現場聲響與所述存儲器播放的與被觸發報警的所述探測器的相應的聲音信息同時傳送電話線上。
所述相應的聲音信息包括用于識別所述探測器的防區號、編號、名稱、安裝地點、種類、序號及音響效果中的一項或多項。
所述探測器與控制器的連接采用有線方式,或采用無線方式。
控制器為單片機、電腦、可編程控制器PLC等。
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鄧韶昌,未經鄧韶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56580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