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內螺紋注塑模具的渦輪桿旋轉自動脫模機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552487.1 | 申請日: | 2010-10-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872309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6-22 |
| 發明(設計)人: | 李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州市黃巖西諾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40 | 分類號: | B29C45/40;B29L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802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螺紋 注塑 模具 渦輪 旋轉 自動 脫模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內螺紋注塑模具的渦輪桿旋轉自動脫模機構,屬于塑料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制造具有內螺紋的直通管件等塑料件的注塑模具脫模時,由于內螺紋的存在,如果直接把螺紋芯子抽出進行強脫,那么很容易破壞塑料件的內螺紋結構,目前常用的脫模方法是為螺紋芯子配置一油馬達,油馬達帶動螺紋芯子沿塑料件的內螺紋旋轉脫出,實現脫模。但這種脫模方式仍存在缺點:為螺紋芯子配置油馬達,一是使注塑模具結構更復雜,且提高了模具成本,同時提高了塑料件生產成本;二是抽芯必須在注塑模具開模后才能進行,塑料件生產周期長、效率低。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開模的同時進行抽芯,生產周期短、效率高的內螺紋注塑模具的渦輪桿旋轉自動脫模機構。
為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內螺紋注塑模具的渦輪桿旋轉自動脫模機構,包括動模和定模,動模和定模之間形成模腔,動模上通過軸承安裝螺紋芯子,螺紋芯子上制有外螺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芯子上端的中心制有螺紋孔,所述定模上固定渦輪桿,渦輪桿的來福線與螺紋孔相配合。
本技術方案利用了渦輪桿來福線傾斜度大的特點,在螺紋芯子上端的中心制有螺紋孔,在定模上固定渦輪桿,渦輪桿的來福線與螺紋孔相配合,其實質將現有技術中帶動螺紋芯子轉動的油馬達替換成渦輪桿,結構更簡單,生產成本降低。當注塑模具開模時,動模及螺紋芯子向下移動,而定模和渦輪桿靜止不動,在渦輪桿的來福線和螺紋芯子的螺紋孔的相互作用下,螺紋芯子發生旋轉,并在旋轉過程中從塑料件中抽出,實現脫模,因此本機構的脫模與開模同步進行,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螺紋芯子和渦輪桿的配合示意圖;
圖3是圖2中渦輪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塑料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4所示,內螺紋注塑模具的渦輪桿旋轉自動脫模機構,包括動模1和定模2,動模1和定模2之間形成模腔,模腔內有塑料件5,動模1上通過軸承6安裝螺紋芯子3,螺紋芯子3上制有外螺紋31,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芯子3上端的中心制有螺紋孔,所述定模2上固定渦輪桿4,渦輪桿4的來福線41與螺紋孔相配合。本技術方案利用了渦輪桿4來福線41傾斜度大的特點,在螺紋芯子3上端的中心制有螺紋孔,在定模2上固定渦輪桿4,渦輪桿4的來福線41與螺紋孔相配合,其實質將現有技術中帶動螺紋芯子3轉動的油馬達替換成渦輪桿4,結構更簡單,生產成本降低。當注塑模具開模時,動模1及螺紋芯子3向下移動,而定模2和渦輪桿4靜止不動,在渦輪桿4的來福線41和螺紋芯子3的螺紋孔的相互作用下,螺紋芯子3發生旋轉,并在旋轉過程中從塑料件5中抽出,實現脫模,因此本機構的脫模與開模同步進行,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生產效率。
上述技術方案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構思的基礎上所做出的簡單等效替換后技術方案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州市黃巖西諾模具有限公司,未經臺州市黃巖西諾模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55248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層疊聚酯膜及防反射膜
- 下一篇:一種無線資源控制連接重配置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