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特型天線安裝調節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551703.0 | 申請日: | 201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820877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5-04 |
| 發明(設計)人: | 李華;周建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Q1/12 | 分類號: | H01Q1/12;H01Q3/02;H01Q2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許方 |
| 地址: | 21001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天線 安裝 調節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陣列天線的安裝調節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可精確調節天線三軸平移及旋轉的天線安裝調節器。
背景技術
在使用陣列天線時,為了確保無線信號的準確接收,通常是將各天線裝設在安裝調節器上,再將該安裝調節器固定在陣列支架上,借助安裝調節器對天線的方位、俯仰進行調節。
由于陣列天線的位置和指向精度要求比較高,要求天線的安裝調節器具有三軸平移和旋轉的功能,而目前常見的六自由度調節器,具有下列幾點不足:①結構復雜、體積較大、調節笨重,而且安裝完成后不利于天線射頻電纜的安裝與拆卸;②由于調節器本身的重量大,安裝天線對安裝連接處的力矩較大,長時間工作時穩定性差,容易造成天線下垂,無法保證陣列天線長時間的位置精度;③由于目前的調節器較重,在陣列天線支撐設計時還要額外估算調節器的重量,也容易造成天線支撐的變形;④由于調節器的體積較大,若天線陣列安裝空間間距狹小,一般的調節器亦無法使用。
鑒于現有天線安裝調節器的上述種種不足,本設計人另辟蹊徑,試圖簡化調節器的結構,減小體積和重量,本案由此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特型天線安裝調節器,其可在實現對天線的三軸平移及旋轉調節的前提下,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特型天線安裝調節器,包括底盤、前后調節裝置、平移調節裝置、若干調節桿和滾轉調節裝置,所述前后調節裝置設于底盤的一側,其一端與平移調節裝置的一端固定,而平移調節裝置的另一端用于固定天線;所述各調節桿的一端固定在底盤上,并與前后調節裝置位于同側,而調節桿的另一端固定在陣列支架上;所述的滾轉調節裝置設于底盤的另一側,而前后調節裝置與滾轉調節裝置固定。
上述底盤為圓環狀形態,包括外環及低于外環的內環;所述滾轉調節裝置包括調節軸和調節盤,調節盤可轉動地設于底盤的內環位置,調節軸的一端固定在外環上,另一端與調節盤固定。
上述調節軸包括一個套筒和兩個桿體,所述套筒的內壁形成內螺紋,而兩個桿體的外周均形成外螺紋,且兩個桿體分別由套筒的兩端與套筒形成螺紋配合。
上述底盤上開設有若干滑槽,所述調節桿的一端形成螺紋部,且該端分別穿過滑槽后借助螺栓與底盤固定。
上述前后調節裝置包括前后調節塊、滑動塊和前后調節盤,其中,前后調節塊具有容置腔,并設有貫通外部與容置腔的鎖緊螺栓,所述前后調節塊的一端與滾轉調節裝置固定,滑動塊由前后調節塊的另一端進入容置腔,并與前后調節塊套置在一起;前后調節盤與滑動塊的外側固定。
上述前后調節裝置還包括設于前后調節塊與滾轉調節裝置之間的墊塊。
上述平移調節裝置包括上下平移調節塊、平移調節盤和左右平移調節塊,其中,上下平移調節塊的一側與前后調節裝置固定,另一側的兩豎直端則形成有相對的滑槽,且該滑槽上分別裝設有連通外部的鎖緊螺栓和調節螺栓;平移調節盤的一側對應上下平移調節塊的滑槽形成豎直滑動軸,而平移調節盤的另一側則在兩個水平端形成相對的水平滑動軸;左右平移調節塊的一側對應平移調節盤的水平滑動軸形成滑槽,并分別借助鎖緊螺栓和調節螺栓對二者的相對位置進行限位。
上述平移調節裝置還包括兩個墊片,分別設于平移調節盤上的豎直滑動軸與上下平移調節塊上設有鎖緊螺栓的滑槽、平移調節盤上的水平滑動軸與左右平移調節塊上設有鎖緊螺栓的滑槽之間。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
(1)借助幾個調節裝置的設置,相互之間形成連動,從而簡化調節器的整體結構,減小體積,降低重量,從而使得安裝、操作方便,提高工作穩定性;
(2)設置滾轉調節裝置,帶動天線進行滾轉調節,提高天線的定位精度;特別地,將滾轉調節裝置設計為調節軸與調節盤的配合結構,借助調節軸自身的長度變化,帶動調節盤與底盤之間的相對轉動,實現滾轉的功能;
(3)底盤通過調節桿固定于陣列支架上,且調節桿的端部穿過底盤上的滑槽,借助螺栓將調節桿與底盤固定,可通過改變調節桿穿過底盤的長度,從而改變天線的方位和俯仰角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安裝天線后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從左側看去的示意圖;
圖3是圖2進行旋轉調節后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從右側看去的示意圖;
圖5是圖4進行平移調節后的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55170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