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底盤副車架與車體的連接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550322.0 | 申請日: | 201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842141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5-25 |
| 發明(設計)人: | 梁昌明;林強;張成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4/00 | 分類號: | B62D24/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祿 |
| 地址: | 400023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底盤 車架 車體 連接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汽車部件,具體涉及一種汽車底盤副車架與車體的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當今,汽車工業快速發展,對汽車的各種性能要求越來越高。汽車副車架是一個非常關重的零部件,對其所接附區域的車身結構有較高要求,因此副車架所對應的車體安裝結構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副車架與車體的連接一般是采用螺栓螺母的連接方式,一般情況下此區域至少應該包含螺母與副車架安裝面兩個因素。安裝螺母最簡單的形式是凸焊螺母,但是這種螺母強度很差,對底盤副車架這種受力較大的零部件來說是不堪重負的。第二種是螺母板,形狀為四方形,邊長大約30mm,厚度5mm。并且給它配一個螺母盒,二者通過保護焊焊接到一起,再與車體焊接到一起。如果目標值要求不高,這種安裝螺母的強度可以基本滿足A,B級以及緊湊型車的安裝需求了。但是對于C級以及更高級的車子來說,副車架所受到的沖擊力更大。這種螺母板與螺栓的連接長度不過5mm,如果周邊沒有良好的車體輔助加強結構,這種形式的安裝結構就可能達不到要求的目標值。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底盤副車架與車體的連接裝置,它強度高、能滿足汽車副車架承受較大沖擊力的要求。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汽車底盤副車架與車體的連接裝置,包括呈倒“T”形的螺母套筒,其特征是:螺母套筒的上端部設有一臺階,底部設有內螺紋孔,螺母套筒與車體骨架結構固定連接,設在螺母套筒底部的內螺紋孔與汽車底盤副車架配合連接。
所述的一種汽車底盤副車架與車體的連接裝置,其所述的車體骨架結構由斷面呈倒“U”形的骨架縱梁、斷面呈到“U”形的并與骨架縱梁內壁緊貼的主加強件和斷面呈到“U”形且兩側外壁與主加強件兩側內壁下部緊貼的次加強件組成,在骨架縱梁上面的中部設有與汽車副車架對應的第一安裝孔,在主加強件上面的中部設有與汽車副車架對應的第二安裝孔,在次加強件上面的中部設有與汽車副車架對應的過孔;設在螺母套筒底部與主加強件連接,螺母套筒底部的內螺紋孔與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對應同心,螺母套筒上端部的臺階穿過次加強件上面中部的過孔并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由于與具有三層的車體骨架結構固定連接,從而增加了汽車副車架與車體的安裝點,使其得能夠承受的最大載荷增大,能滿足汽車副車架承受較大沖擊力的要求,解決了汽車副車架與車體安裝點強度偏弱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車體骨架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與車體骨架結構配合連接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與車體骨架結構配合連接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2和圖3所示的一種汽車底盤副車架與車體的連接裝置,包括呈倒“T”形的螺母套筒14,螺母套筒的上端部設有一臺階,底部設有內螺紋孔,螺母套筒與車體骨架結構固定連接,設在螺母套筒底部的內螺紋孔與汽車底盤副車架配合連接。
參見?圖1所述的車體骨架結構由斷面呈倒“U”形的骨架縱梁11、斷面呈到“U”形的并與骨架縱梁內壁緊貼的主加強件12和斷面呈到“U”形且兩側外壁與主加強件兩側內壁下部緊貼的次加強件13組成,在骨架縱梁11上面的中部設有與汽車副車架對應的第一安裝孔21,在主加強件12上面的中部設有與汽車副車架對應的第二安裝孔22,在次加強件13上面的中部設有與汽車副車架對應的過孔23;設在螺母套筒14底部與主加強件12連接,螺母套筒14底部的內螺紋孔與第一安裝孔21和第二安裝孔22對應同心,螺母套筒14上端部的臺階穿過次加強件13上面中部的過孔23并固定連接。
安裝時,主加強件12首先要與螺母套筒14用CO2保護焊焊接到一起,并使螺母套筒14的內螺紋孔與主加強件上的第二安裝孔22同心;然后,再將主加強件12與骨架縱梁11焊接到一起,同樣要使骨架縱梁11上面的第一安裝孔21與螺母套筒的內螺紋孔同心;最后,次加強件13與主加強件12和螺母套筒通過通過保護焊焊接到一起,將骨架縱梁11、主加強件12、次加強件13和螺母套筒14焊接成一個整體,從而增加了汽車副車架與車體的安裝點,使其得能夠承受的最大載荷增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55032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可拆裝式電動車
- 下一篇:直主銷孔的重型卡車前橋轉向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