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能調整下井運輸高度的礦用液壓支架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546978.5 | 申請日: | 201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802434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4-20 |
| 發明(設計)人: | 張俊華;馬占江;趙寶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平陽重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23/06 | 分類號: | E21D23/06;E21D23/16 |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衛專利事務所 14100 | 代理人: | 駱洋 |
| 地址: | 043002 ***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調整 運輸 高度 液壓 支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礦用液壓支架,具體是一種能調整下井運輸高度的礦用液壓支架。
背景技術
液壓支架是以高壓液體作為動力、由液壓元件與金屬結構件組成、用于支護和控制煤礦開采綜合機械化采煤工作面頂板的設備。根據《綜采技術手冊》,液壓支架的支撐高度是與工作面采煤高度相適應的,其最低支撐高度一般是按煤層最低厚度設計的,液壓支架的運輸高度等于液壓支架最低支撐高度加上支架運輸所用平板車的高度,因此液壓支架的運輸高度主要由液壓支架的最低支撐高度決定;如煤層較厚,所需液壓支架的最低支撐高度較高(即大采高液壓支架),其運輸高度必然較高,要將液壓支架下井運輸到綜采工作面一般采用如下兩種方法:1、加高液壓支架下井運輸巷道的掘進高度,使掘進高度與液壓支架的運輸高度相匹配,以便將液壓支架運輸到采煤工作面,但是會增加巷道開采工作量,加大煤炭開采成本;2、將液壓支架的頂梁、掩護梁在地面上拆下解體進行運輸,當支架運送到采煤工作面后,再將支架的頂梁、掩護梁進行裝配,不但增加了支架拆裝成本,而且由于井下沒有吊裝設備,使得支架的裝配更加困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大采高液壓支架下井運輸所用方法成本高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能調整下井運輸高度的礦用液壓支架。
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能調整下井運輸高度的礦用液壓支架,包括底座、頂梁、與頂梁尾端鉸接的掩護梁、支撐于頂梁與底座間的立柱、支撐于掩護梁與底座間的連桿組、設置于掩護梁與頂梁間的平衡千斤頂,頂梁上設有用于固定立柱柱頭、且與立柱一一對應的柱帽,頂梁上設有位于柱帽前、且與柱帽一一對應的輔助柱帽,輔助柱帽設置于由頂梁的橫筋板、主筋、傾斜加強板分隔出的空間內,且輔助柱帽正對傾斜加強板設置,傾斜加強板上開設有供立柱柱頭穿過的通孔,傾斜加強板上的通孔與輔助柱帽正對;頂梁與立柱之間設有與立柱一一對應的復位千斤頂,復位千斤頂的外缸尾端通過連接座與頂梁尾端固定,復位千斤頂的活塞自由端直接或間接與立柱連接固定。
其中,立柱上繞置有拉帶,復位千斤頂的活塞自由端通過繞置在立柱上的拉帶與立柱連接固定。
或者,立柱的外缸筒上設置有固定件,復位千斤頂的活塞自由端通過拉帶與立柱外缸筒上的固定件連接固定。
以具備左、右兩個立柱的液壓支架為例,詳述本實用新型所述液壓支架的操作過程:在液壓支架下井前,將液壓支架的立柱、復位千斤頂分別經控制閥與乳化液泵站連接,由乳化液泵站向液壓支架的立柱和復位千斤頂供液;操縱控制閥升左右立柱,使液壓支架升高約200~300mm;同時將立柱柱頭與頂梁柱帽間的固定件予以拆卸;然后操縱控制閥將左立柱降柱,使左立柱完全收回,左立柱柱頭脫離頂梁上的柱帽,操縱控制閥使與左立柱對應的復位千斤頂伸出,使左立柱在自重作用下,以底座柱窩中心前傾旋轉,直至左立柱柱頭與相應輔助柱帽正對(即立柱的前傾角度由復位千斤頂控制),操縱控制閥升左立柱,使左立柱柱頭穿過傾斜加強板上的通孔,插入輔助柱帽內,實現液壓支架左立柱的換位支撐;按上述過程繼續完成液壓支架右立柱的換位支撐;最后操縱控制閥同時降左右兩立柱,并調整平衡千斤頂,使連桿組向下旋轉,將液壓支架最低工作高度(如圖1所示,最低工作高度為2400mm,立柱前傾15°)進一步降低,達到適合進行井下運輸的運輸高度(如圖2所示,運輸高度為2000mm,立柱前傾34°)。即可運輸下井,當到達井下采煤工作面后,只需按上述操作的反過程進行操作,便能將液壓支架回復為正常的支護工作狀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增設輔助柱帽,使得液壓支架立柱對頂梁的支撐點位置前移,加大了立柱的前傾角度,進而使得液壓支架整體高度能相對于最低工作高度進一步較低,達到適合的下井運輸高度,不必增加巷道開采高度,免除了拆裝頂梁掩護梁的程序,能夠有效降低煤炭開采成本。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運輸高度可調,利于降低煤炭開采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處于最低工作高度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處于下井運輸高度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處的放大圖;
圖4為圖2中B處的放大圖;
圖中:1-底座;2-頂梁;3-掩護梁;4-立柱;5-平衡千斤頂;6-柱帽;7-輔助柱帽;8-橫筋板;9-主筋;10-傾斜加強板;11-通孔;12-復位千斤頂;13-連接座;14-拉帶。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平陽重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山西平陽重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54697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煤礦通風系統
- 下一篇:燕子飛行動作的健身風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