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鍛造部件成型機切模的改進構造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522044.8 | 申請日: | 2010-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783600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4-06 |
| 發明(設計)人: | 滕德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滕德敏 |
| 主分類號: | B21F11/00 | 分類號: | B21F1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8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鍛造 部件 成型 機切模 改進 構造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鍛造部件成型機切模的改進構造,尤其是指一種可使線材在裁切中所產生的分力影響降低,以使切模具有穩定而耐用的特性,并延長切刀的壽命。?
背景技術
一般鍛造部件成型機大抵如螺帽成型機、螺絲成型機……等,主要是利用多模具配合多沖頭以多步驟來完成一部件的冷鍛加工,且在操作上是多部件同時進行鍛造作業,因此,為了其連續性且多部件的加工,通常使用的素材是采用成卷的線材,經由其本身的一切料機構鍛切成適當長度的塊狀,以作逐步鍛造加工的胚料。?
此類機器的構造相當復雜,但在各機構的配置上大抵可如圖1所示的抽象示意圖顯示的關系,其中飛輪A帶動具有多組沖頭的沖頭機構B,是和具有多組模具的模具機構F相對應,且位于操作者位置已先設定妥的第一軸向上;具有對應的模具數量及位置的夾具機構E則設于第三軸向而位于模具機構F的前端,用以將前一模具已完成鍛造的半成品夾送至下一模具中;送料機構C位于第一軸向靠近模具機構F側,用以將成卷的線材輥直并輸送進機器中;切料機構D整體構設在第一與第二兩個軸向上,用以將輥直輸入的線材鍛切成適當長度的塊狀;而出料口G則位于第二軸向靠操作者位置,并且稍向下傾斜,用以將完成鍛造的成品輸出;后通出機構H則位于模具機構F的后方第三軸向上,用以將經?沖頭機構B沖入模具機構F中的胚料通出。?
前述模具機構包含供坯料成型的成型模,及供線材輸入以供切料機構D切斷的切模,本實用新型主要是針對該切模部分所作的改進。請配合參閱圖2,該模具機構F主要是設有一模座本體F1,在模座本體F1上設有多個成型模座F2及一個切模座F3,該成型模座F2由于和本實用新型標無關,故不加以贅述;而有關切模部分,一般主要是在切模座F3上開有一略呈半圓弧狀的模槽F31,模槽F31上方開有一較大的載槽F32,載槽F32與模槽F31之間形成分設兩側的肩部F33,而載槽F32上方兩側則平設出兩固定座F34,并在固定座F34上開有固定螺孔F35,另外模槽F31后方的模壁F36上開有供前述送料機構C將線材輸送穿入的入線孔F37,及位于入線孔F37上方的鎖固孔F38,而模槽F31下方微凹有一逃屑槽F311,及在側邊設有一通出孔F39,其是供前述后通出機構H中通棒穿出使用(此部分并非實用新型特征,故不贅述)。此外,另設有:一切模套F4,大致呈一管套狀,其外徑恰好配合模槽F31內徑,且內開有一貫通且可供鍛造用線材穿經的軸孔F41,軸孔F41一端的孔側周緣一體設有硬度極高的碳化鎢切F42,一壓模套F5,其下方開設一內徑配合切模套F4外徑而略呈半圓槽狀的套槽F51,套槽F51兩側各分設有壓肩部F52,另在后方凸設有一上開螺孔F53的固定塊F54.四個壓塊F6,每一壓塊上各設有一穿孔F61.另外,有關前述切料機構D。雖非本實用新型改進標的,但因切模的問題會影響切料機構D中切刀的使用,故一并將切料機構D中的切刀說明如下:?
請一并參閱圖2,該切刀D1主要包含一設置在一可作往復驅動機?構上的刀柄D11,及刀柄D11上一端與刀柄D11鉸設、而另一端籍螺扣元件D12與刀柄D11搭扣的刀閘D13,刀閘D13與刀柄D11間組成一約略呈圓形的區間D14,并在其中夾設有一上開一刀孔D15的圓形刀板D16,該刀孔D15大小約恰好可使鍛造用線材穿經,且刀孔D15周緣一體鑲有硬度極高的碳化鎢刀刃D17.?
有關此傳統切模組合的情形,請參閱圖3,首先將切模套F4置于半圓形模槽F31中,再將壓模套F5罩復于切模套F4上,兩側則利用螺接件F7鎖扣壓塊F6壓復在切模套F4的壓肩部F52,并利用螺接件F8將切模套F4上的固定塊F54固定于后方的模壁F36上而完成整體的組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滕德敏,未經滕德敏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52204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