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繅絲機防緒下繭流失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502790.0 | 申請日: | 2010-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908158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7-27 |
| 發明(設計)人: | 葉文;何華豐;王金根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杭州飛宇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杭州和宇紡織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B7/04 | 分類號: | D01B7/04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劉曉春 |
| 地址: | 310022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繅絲 機防緒下繭 流失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繅絲機防緒下繭流失裝置。
背景技術
當滿?落絲、單臺故障檢修、給繭機供繭脫節等需要臨時停車或發生絲故障停?時,緒下繭會藉自身重力而下沉,為防止緒下繭下沉被捕集器拖走,繅絲槽中裝有防沉板裝置。防沉板裝置由防沉板、防沉板拉桿、定位板組成,一般每組自動繅絲機共有20臺繅絲裝置,每臺安裝2套防沉板裝置。當防沉板在低位,緒下繭就被防沉板擋住不能繼續下沉,起到防沉的作用。當防沉板在高位,落緒繭可通過防沉板下沉到繅絲槽的底部,被捕集器拖走,輸送到分離機上,由分離機進行分離,落緒繭被送入索緒鍋內進行索緒,蛹襯則被排出機外。該防沉板裝置需要繅絲工手工來操作控制,當滿?落絲、單臺故障檢修、給繭機供繭脫節等需要臨時停車時,繅絲擋車工需要手工將防沉板放到低位。當落絲、單臺故障檢修完畢、給繭機供繭正常等重新開車后,繅絲擋車工需要手工將防沉板拉到高位。該防沉板最大缺點是:當自動繅絲機某緒發生絲故障停?時,無法做到也可以說不允許繅絲工對防沉板裝置進行操作控制。自動繅絲機在生產過程中絲故障的發生非常頻繁,一般一名繅絲工擋車工每分鐘需要處理3~5只絲故障,在繅絲過程中發生絲故障停?時,繅絲擋車工不可能有時間放下防沉板,當繅絲擋車工不能及時處理絲故障時,緒下繭會藉自身重力而下沉,嚴重的會被捕集器拖走造成絲條切斷的大故障,甚至會波及相鄰緒頭造成相鄰緒頭發生絲條切斷的大故障,以致繅絲擋車工操作忙亂,從而,影響繅絲效率,生絲質量。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按照控制實現緒下繭的防沉板自動升降的一種繅絲機防緒下繭流失裝置。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設有緒下繭的防沉板,所述防緒下繭流失裝置還設有電磁鐵、連桿機構,所述連桿機構連接電磁鐵和防沉板,按照所述電磁鐵的動作帶動防塵板上降和/或上升,所述防緒下繭流失裝置還設有防沉板上下升降的導向機構。由于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采用了電磁吸鐵作動力,通過連桿機構傳動,實現防沉板的升降,動作正確、可靠、自動化程度高,保證了每緒發生絲故障時都能防緒下繭流失。同時防沉板由擺動改為上下移動對穩定沉繭的漂移有積極的作用,特別是有利于提高捕集的速度和減少絲故障切斷次數。
在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同時,本實用新型還可同時采用以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
所述防沉板的常態為高位,所述防緒下繭流失裝置設有保持防沉板處于高位常態的平衡塊。
所述連桿機構包括上擺動桿、下擺動桿、第一升降桿,所述第一升降桿一端與上擺動桿鉸接,另一端與電磁鐵連接,所述下擺動桿的一端與防沉板鉸接或與防沉桿固定的部件鉸接,所述平衡塊連在下擺動桿的另一端外。
所述防沉板上下升降的導向機構中設有與所述防沉板連接的防沉板升降導向桿及所述導向桿的上下升降導向機構,所述下擺動桿的一端與導向桿鉸接。
所述防沉板的寬度滿足繅絲機中每臺繅絲裝置配置一塊防沉板時的寬度要求。這樣,繅絲機中每臺繅絲裝置的防沉板由原來二塊改成整體一塊板,增加了整體結構的剛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實施例的示意圖,圖中分別顯示了防沉板處于高?位和低位時,本實用新型的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本實用新型設有緒下繭的防沉板1,所述防緒下繭流失裝置還設有電磁鐵9、連桿機構,所述連桿機構連接電磁鐵9和防沉板1,按照所述電磁鐵的動作帶動防塵板上降和/或上升,所述防緒下繭流失裝置還設有防沉板1上下升降的導向機構。
所述防沉板的常態為高位,所述防緒下繭流失裝置設有保持防沉板處于高位常態的平衡塊5。
所述連桿機構包括上擺動桿12、下擺動桿4、第一升降桿10,所述第一升降桿4一端與上擺動桿12的一端鉸接,另一端與電磁鐵9連接,所述下擺動桿4的一端與防沉板鉸接或與防沉桿固定的部件鉸接,所述平衡塊連在下擺動桿的另一端外,附圖標號6為平衡塊連桿,它靠近下擺動桿的一端與所述擺動桿的另一端固連在軸銷22上,平衡塊連桿6的另一端連平衡塊5。
所述連桿機構在上擺動桿和下擺動桿之間連有上關節軸承71、連桿8和下關節軸承72,上關節軸承和連在上擺動桿另一端的軸銷13連接,下關節軸承72與軸銷22連接。上擺動桿的中間由擺桿支承11支承,下擺動桿的中間連有擺動軸17,擺動軸17由轉軸支承3支撐。擺桿支承11和轉軸支承3固定在繅絲機中的中墻板21,或繅絲機中相應位置的其它固定不動的部件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杭州飛宇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杭州和宇紡織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杭州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杭州飛宇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杭州和宇紡織機械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50279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聚乙烯醇木棉導濕保暖面料
- 下一篇:一種陰極板包邊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