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斗式灸盒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501010.0 | 申請日: | 2010-08-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734952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趙時碧 | 申請(專利權)人: | 趙時碧 |
| 主分類號: | A61H39/06 | 分類號: | A61H3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合德專利事務所 11244 | 代理人: | 李本源 |
| 地址: | 400012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斗式灸盒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具,特別是一種斗式灸盒。
背景技術
傳統的中醫針灸治療包括針刺和灸,灸就是將點燃的“艾柱(或其它成份組成的藥柱)”置于患者病癥相關的穴位上直接進行熏灼,待其燃盡時,在更換一柱艾絨,然一柱艾絨叫著“一壯”,相當于服藥劑量,視病人與程度的不同決定“幾壯”為一次療程。“一壯”約為1-3分鐘,由于溫灸確有效果,而且價廉,所以一直在民間廣為應用,但這種療法過于樸素,它存在許多問題。例如:艾柱在剛點燃時,其著于皮膚上的溫度很低,只有當燃燒部位逐漸下降時,溫度才逐漸升高,而溫度的變化對療效是有干擾的。同時,操作方式也不定全,點燃的艾柱落下的火星和灰燼易燒傷和污染皮膚與衣服,特別是將要燃燒時,皮膚所感受的溫度使病人難以忍受,經常使皮膚起泡,也存在灸療面積小,只能作穴位灸療,灸療運動方式單一的不足。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斗式灸盒。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斗式灸盒,它包括蓋板、盒體和隔熱網,蓋板蓋裝在盒體上,蓋板上設有通孔,通孔內嵌裝有定位裝置a,盒體底部為敞口狀,且倒置成斗形,其壁上設有通風孔,盒體相對的兩側壁上固接有固定裝置,固定裝置上連接有鎖緊裝置,隔熱網裝于盒體內。
進一步的,盒體的上端口與蓋板底面的相對位置處分別設有鎖合結構。
進一步的,盒體的相對的兩側壁上固接有固定裝置。
進一步的,隔熱網為雙層鋼絲網設置。
進一步的,蓋板的底面設有阻燃層。
進一步的,隔熱網上與通孔相對的位置固設有定位裝置。
進一步的,定位裝置為一圓柱體,其直徑為2.8cm-3.5cm。
進一步的,定位裝置為一圓柱體,其直徑與定位裝置的直徑相同。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一次可裝多段雷火灸或艾條,熱力大,不需專人扶持,使用方便;雷火灸或艾條火灰不易外溢,不易灼傷人體,使用安全;且結構簡單,經濟實用,便于灸療的廣泛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蓋板底面結構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盒體的俯視圖;
圖4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其中:1蓋板,2盒體,3通孔,4a定位裝置,4b定位裝置,5通風孔,6隔熱網,7鎖合結構,8固定裝置,9阻燃層,10鎖緊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一種斗式灸盒,它包括蓋板1、盒體2和隔熱網6,蓋板1蓋裝在盒體2上,蓋板1上設有通孔3,通孔3內嵌裝有定位裝置4a,盒體2底部為敞口狀,且倒置成斗形,其壁上設有通風孔5,盒體2的相對的兩側壁上固接有固定裝置8,固定裝置8上連接有鎖緊裝置10,隔熱網6裝于盒體2內。
盒體2的上端口與蓋板1底面的相對位置處分別設有鎖合結構7。
盒體2的相對的兩側壁上固接有固定裝置8。
隔熱網6為雙層鋼絲網設置,耐高溫。
蓋板1的底面設有阻燃層9。
隔熱網6上與通孔3相對的位置固接有定位裝置4b。
定位裝置4a為一圓柱體,其直徑為2.8cm-3.5cm。
定位裝置4b為一圓柱體,其直徑與定位裝置4a的直徑相同,定位裝置4b的高度等于隔熱網6到盒體2上端口的距離,且定位裝置4b的高度小于盒體2的高度。
定位裝置4a和定位裝置4b均采用耐高溫材質。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點燃艾柱,吹紅火頭,將艾柱插入蓋板1上的通孔3內,置于盒體2內的定位裝置4b內,這樣艾柱不會接觸盒體2以致損壞盒體2,為了使艾柱更好的發揮藥效,艾柱不要接觸隔熱網6,用大頭針將艾柱固定,將盒體2放置在要灸治的部位,并用鎖緊裝置10固定,將毛巾覆蓋在盒體2上,使灸治部位形成封閉空間,灸至皮膚發紅,深部組織發熱為止,當治療完畢后,拔出針頭,將蓋板1取下,即可將艾灰清除。
當艾柱燃燒變短時,可將大頭針拔出,將艾柱調節到合適位置,再用大頭針固定。
根據灸治部位的不同,本實用新型斗式灸盒制作型號大、小齊全,盒體2內可至少放入一根艾柱,蓋板1上可設有至少一個通孔3。
為了使用更安全,可在艾柱插入通孔3后,盒體2外的艾柱可套一個筒形蓋。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趙時碧,未經趙時碧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50101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判斷車輛載重異常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高速動車組的新型車輪踏面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