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氣缸冷卻水密封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302605.3 | 申請日: | 2010-0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149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0-27 |
| 發明(設計)人: | 尤長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泉州特庫克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F11/00 | 分類號: | F02F11/00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專利事務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傳榜 |
| 地址: | 362006 福建省泉州市***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氣缸 冷卻水 密封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密封結構,尤其涉及一種汽車發動機氣缸套或氣缸體上凹形環槽的改進,以便同O型橡膠密封圈的配合形成良好的液密封。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汽車發動機較多采用水冷發動機。用水冷卻時氣缸周圍和氣缸蓋中均有用以充水的冷卻水套,氣缸體和氣缸蓋上的水套是相互連通的。利用水套中的冷卻水流過高溫零件的周圍而將熱量帶走,從而保證發動機正常工作溫度,因此冷卻水的密封是保證氣缸冷卻系統正常工作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發動機氣缸冷卻水的密封都是采用在氣缸體或氣缸套上加工兩道以上環狀凹槽,在凹槽中嵌入O型橡膠密封圈,兩者配合緊密以實現對冷卻水套的密封。如圖1、圖2所示,現有氣缸體或氣缸套上的環狀凹槽6的截面為矩形,其底部與兩側面連接呈直角,在裝配過程中,依靠橡膠密封圈7具有的一定彈性強行將其擠壓裝入環狀凹槽6,但由于兩者表面形狀不匹配,截面呈O型的密封圈7與呈直角的環狀凹槽6底部之間留有較大空隙8,所存留的空氣像一個彈簧,加大了安裝的難度;即便用強力擠壓密封圈7,其總有一部分安裝不到位;由于氣缸體的振動而會使該部分松動加劇,最終造成整條密封圈7的密封失效。而且,密封圈7與環狀凹槽6的彈性貼合會隨著密封圈7的橡膠老化而逐漸減弱,容易造成冷卻水泄漏,縮短了橡膠密封圈7的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氣缸冷卻水密封結構,其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有冷卻水密封結構中橡膠密封圈與環狀凹槽配合不緊密而存留空氣,致使安裝困難,容易造成冷卻水泄漏。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氣缸冷卻水密封結構,包括橡膠密封圈和位于氣缸體或氣缸套上、用于安裝此密封圈的環狀凹槽,該橡膠密封圈的橫截面呈O型,所述環狀凹槽的橫截面內半部呈與所述橡膠密封圈相適配的弧形。
所述環狀凹槽的側壁為斜面。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環狀凹槽的橫截面內半部為圓弧形并與橡膠密封圈的表面相配合,防止了環狀凹槽與橡膠密封圈之間存留空氣,便于密封圈的安裝;同時,由于橡膠密封圈表面與環狀凹槽內表面相適配而緊密貼合,即使橡膠圈的彈性減弱仍能保持良好的封水效果,相應地延長了密封圈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對環狀凹槽的改進還具有結構簡單、加工方便、加工成本低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目前普遍使用的氣缸套半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氣缸套上的氣缸冷卻水密封結構A的放大圖;
圖3為具有本實用新型一種氣缸冷卻水密封結構的氣缸套半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氣缸套上的本實用新型氣缸冷卻水密封結構A′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3、圖4,其中圖3為氣缸套半剖面結構示意圖,氣缸套1套接在氣缸體2內,并且在氣缸套1與氣缸體2之間形成填充冷卻水的水套3。為了使冷卻水在水套3中達到良好的密封效果,須在氣缸套上設有兩個以上的密封結構。該密封結構包括橡膠密封圈5和位于氣缸體或氣缸套1上的環狀凹槽4,環狀凹槽4用于安裝橡膠密封圈5;該密封圈5的橫截面大致呈O型并具有一定彈性,為了與橡膠密封圈5的圓角表面緊密配合,環狀凹槽4的橫截面內半部相應加工成圓弧形并與密封圈5相配合。因此本實用新型安裝后,橡膠密封圈5與環狀凹槽4的底面和底面與側面連接處不存留空隙,達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另外,所述環狀凹槽4的側壁為斜面,便于安裝橡膠密封圈5。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泉州特庫克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泉州特庫克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30260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井下排水剩余能量的利用裝置
- 下一篇:一種雙進氣通道節氣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