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高壓斷路器用液壓操動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298921.8 | 申請日: | 2010-08-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820649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5-04 |
| 發明(設計)人: | 齊炳利;楊雯;薛海雷;田碩濤;王飛;韓冠軍;薛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西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H3/24 | 分類號: | H01H3/2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陸萬壽 |
| 地址: | 710075***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壓 斷路 器用 液壓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高壓電力開關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壓斷路器用液壓操動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在國內外市場252kV以上高壓斷路器中,普遍使用液壓機構作為斷路器的執行機構,也有少數幾個公司的550kV以下斷路器使用彈簧操動機構,但由于彈簧操動機構儲存能量少,傳動環節多,體積龐大,使其適用性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可以說在220kV以上斷路器中,液壓機構處于主導地位。但由于目前液壓機構液壓元件為分離式,管路多、接頭多,密封點多,漏油問題嚴重,影響了斷路器運行的可靠性;同時機構油壓控制采用行程開關、多值壓力開關和行程轉換開關等,油壓顯示依靠指針式壓力表,不能給控制系統提供實時壓力值,不能滿足數字化電網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高壓斷路器用液壓操動機構,使其滿足操作需要且結構緊湊、性能可靠、密封性能好,并能給控制、監測系統提供實時壓力數字信號。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高壓斷路器用液壓操動機構,包括工作缸1、泄壓閥2、儲能器3、油箱9、控制閥組14、能量轉換裝置18、防慢分裝置25和數字壓力控制儀17;所述儲能器3、控制閥組14、油泵34、泄壓閥2和防慢分裝置25位于工作缸1四周;所述油箱9位于工作缸1上方,油箱9側方設置有油標8;所述控制閥組14由分閘一級閥10、合閘一級閥12、二級閥11和三級閥13組成,分閘一級閥10和合閘一級閥12裝于二級閥11上,然后再裝于三級閥13上,三級閥13閥體連接在工作缸1的一個平面上,并通過內部油路與工作缸1中對應油路接通;所述儲能器3由底座16、充氣閥19、儲氣筒20、儲壓筒22和儲能活塞21組成,儲能活塞21置于儲壓筒22中,儲能活塞21上方為壓縮氮氣,下方為液壓油,儲壓筒22與儲氣筒20通過充氣閥19連接在一起,儲壓筒22通過底座16連接在工作缸1一側,數字壓力控制儀17安裝在底座16側面,與儲壓筒22內油路相通,控制油壓的高低及閉鎖的監視,支架5位于油箱上方,連桿機構6將操動機構活塞桿24的上下運動的位置信息傳遞給輔助開關7,輔助開關7的接點接入操動機構二次電氣控制回路中。
所述工作缸1由工作缸體23、活塞桿24、合閘緩沖環30和分閘緩沖環37組成,分閘緩沖環37位于工作缸體23內孔下側,合閘緩沖環30位于工作缸體23內孔上側,活塞桿23在分閘緩沖環37和合閘緩沖環30之間運動。
所述能量轉換裝置18由電機31、電機支架32、錐齒輪傳動副33、油泵34、放油閥35和罩36組成,電機31位于電機支架32上,與錐齒輪傳動副33一側連接,油泵34位于罩36內,油泵34的軸與錐齒輪傳動副33另一側相連接,放油閥35安裝在罩36外側。
本實用新型具有密封性能好、無管路連接、結構緊湊和性能可靠的優點,并能給控制、監測系統提供實時壓力數字信號。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機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機構左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機構的A-A剖視圖。
圖中:1、工作缸;2、泄壓閥;3、儲能器;4、懸掛架;5、支架;6、連桿機構;7、輔助開關;8、油標;9、油箱;10、分閘一級閥;11、二級閥;12、合閘一級閥;13、三級閥;14、控制閥組;15、加熱器;16、底座;17、數字壓力控制儀;18、能量轉換裝置;19、充氣閥;20、儲氣筒;21、儲能活塞;22、儲壓筒;23、工作缸體;24、活塞桿;25、防慢分裝置;26、密封套;27、油箱蓋;28、壓板;29、合閘密封環;30、合閘緩沖環;31、電機;32、電機支架;33、錐齒輪傳動副;34、油泵;35、放油閥;36、罩;37、分閘緩沖環;38、密封蓋。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西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西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29892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