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實木封邊的木板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294999.2 | 申請日: | 2010-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776805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3-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綺珊;王永寧;任志峰;李少強;郭曉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廣田裝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7D1/00 | 分類號: | B27D1/00;B32B2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張學群 |
| 地址: | 518003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實木 木板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木板,尤其是涉及一種實木封邊的木板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木條造型封邊技術的一般方法是:先在中纖板1上貼木皮2形成加厚板,將實木條3加工成規矩料并定厚砂光(即用砂紙打磨,使實木表面光滑平整),再用涂布了膠水的連接條4將加厚板與實木條固定起來,如圖1、2所示,最后用鑼機銑型(銑出實木倒角),最終成型為如圖3所示的實木封邊木板結構。這種做法往往會導致以下問題:1)如果實木條3與加厚板的開槽位置不夠精確,則用連接條4固定后,兩者間就會出現不平現象;2)由于實木條與加厚板僅用連接條固定,在鑼機銑型的過程中容易造成加厚板與實木板間有縫隙,兩者連接不緊密且給日后造型實木封邊脫落埋下隱患;3)成型后,實木板與加厚板接口外露,容易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受外力而逐漸脫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更能保證木板成型后平整度達到規范要求、且能有效防止在銑型過程中加厚板與實木板脫開、防止在使用過程中受外力脫開的實木封邊的木板結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實木封邊的木板結構,包括實木條、中纖板,在所述實木條與中纖板之間以涂布了膠水的連接條連接,其特征在于,木皮完整地覆蓋于所述實木條和中纖板的表面。?
所述實木條寬50mm、厚25mm。?
連接在一起的所述實木條與中纖板表面光滑平整。?
所述實木封邊的木板結構銑型的倒角半徑為15mm。?
所述木皮厚度為0.6mm。?
本實用新型實木封邊的木板結構,由于木皮是完整地黏貼在實木板與中纖板上,黏貼后再上鑼機銑型,有效減少了銑型過程中加厚板(加厚板是中纖板貼了實木皮)與實木板間的隱性脫落,由于接口處被木皮覆蓋,可有效消除日常使用過程中由于外力使接口處脫開。?
本實用新型的實木封邊的木板結構的加工工序是先將實木料加工成規矩料,通過涂布了膠水的連接條與未貼實木皮的中纖板夾緊成型,再進行定厚砂光,然后在其上貼木皮,木皮完整地覆蓋于實木板和中纖板之上,再上鑼機銑型,最后成型。這樣,即使實木條與中纖板厚度有偏差、用連接條粘緊后兩者出現不平現象,在通過定厚砂光后,即可很好地保證其平整度,造型實木的水平度、方正度大大提高,達到規范標準,觀感度理想。并且工藝簡單,達到大幅提高生產效率的要求,減少返工,節約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
圖1是背景技術中實木封邊的木板結構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圖3是圖2的木板銑型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木封邊的木板結構還未銑型時的剖視結構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木封邊的木板結構銑型后的剖視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實木封邊的木板結構10如圖4-5所示,主要由中纖板1、實木條3、木皮2組成。本實用新型的實木封邊的木板結構10生產工藝如下:?
(1)將實木料先加工成規矩料——寬50mm,厚25mm的實木條3;?
(2)在連接條4上涂布膠水;?
(3)用該涂布了膠水的連接條4將實木條3與中纖板1夾緊成型;?
(4)對步驟(3)得到的上述板進行定厚砂光,使其表面光滑平整;?
(5)在步驟(4)得到的上述板上貼木皮2,使木皮2完整地覆蓋于實木板和中纖板的表面,如圖4所示;?
(6)將上述板在鑼機上銑型,最后成型后的造型實木帶有90°弧度的倒角、倒角半徑為15mm,如圖5所示。?
可見,本實用新型的實木封邊的木板結構10,包括實木條3、中纖板1,在所述實木條3與中纖板1之間以涂布了膠水的連接條4連接,木皮2完整地覆蓋于所述實木條3和中纖板1的表面,木皮的厚度為0.6mm;實木封邊的木板結構帶有90°弧度的倒角、倒角半徑為15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廣田裝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廣田裝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29499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