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液電復合混合動力挖掘機驅動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269318.7 | 申請日: | 2010-07-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000385U | 公開(公告)日: | 2011-10-05 |
| 發明(設計)人: | 孫輝;景軍清;唐建林;王月行;肖剛;韓子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02F3/42 | 分類號: | E02F3/42;E02F9/20;E02F9/2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1004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合 混合 動力 挖掘機 驅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混合動力驅動裝置,特別是一種液電復合混合動力挖掘機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世界范圍內工業技術的迅速發展,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也日趨嚴重。挖掘機在工作過程中,動臂、斗桿和鏟斗的上下擺動以及回轉機構的回轉運動比較頻繁,并且各運動部件慣性都比較大,所以減速制動時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能量回收成為挖掘機節能降耗的一項有效措施。目前的混合動力挖掘機通常采用蓄電池儲能方式,但電池技術功率密度小,使得蓄電池瞬間充放大電流困難,造成電源系統效率低、能量回收不高,而超級電容和燃料電池又存在著明顯的成本和技術安全性等問題。液壓蓄能器雖然功率密度大,但相對較小的能量密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項技術在混合動力車輛上的廣泛應用。現有的混合動力系統在節能環保性能、實用性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液電復合混合動力挖掘機驅動裝置,為降低挖掘機油耗,解決單一儲能單元無法滿足混合動力系統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由多路閥、單項閥、動臂油缸、液壓馬達、變量泵、第一兩位兩通換向閥、第二兩位兩通換向閥、液壓蓄能器、回轉機構、液壓泵馬達、油箱、蓄電池、逆變器、電機、液壓變量泵、溢流閥和發動機組成,
發動機與液壓變量泵連接,液壓變量泵的出油口和溢流閥進油口與多路閥的P口連接,多路閥的A口與動臂油缸的一個油口連接,動臂油缸的另一個油口和單向閥的進油口與液壓馬達的進油口連接,單向閥的出油口和多路閥的B口與液壓馬達的出油口連接,液壓馬達與變量泵連接,變量泵的出油口與第一兩位兩通換向閥的P口連接,第一兩位兩通換向閥的A口和第二兩位兩通換向閥的A口共同與液壓蓄能器的油口連接,第二兩位兩通換向閥的P口與液壓泵馬達的出油口連接,液壓泵馬達的輸出軸與回轉機構連接,液壓變量泵與電機連接,逆變器分別與電機和蓄電池連接,多路閥的T口、液壓變量泵的吸油口、液壓泵馬達的吸油口、液壓變量泵的吸油口和溢流閥的出油口與油箱連接。
所述的發動機為常規的發動機。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發動機驅動液壓變量泵為整機提供動力。
(1)當動臂下行時,動臂油缸內的液壓油驅動液壓馬達工作,液壓馬達帶動液壓泵向蓄能器充壓,第一兩位兩通換向閥開通,回收動臂的重物勢能。
(2)當回轉機構制動時,液壓泵馬達工作于泵工況,第二兩位兩通換向閥開通,回收回轉機構的慣性能,并存儲于液壓蓄能器中。
(3)發動機一旦工作便工作于最佳燃油經濟區,當整機負小時,多余的能量由電機轉換為電能存儲于蓄電池中;當整機負荷大時,不足的能量由液壓蓄能器和蓄電池根據自身的儲能情況進行供給。
解決單一儲能單元無法滿足混合動力系統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的要求,降低挖掘機油耗,提高整機動力性能,達到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優點是:使用液壓蓄能器和蓄電池作為能量存儲單元,對挖掘機動臂處的勢能和回轉機構的慣性能進行回收,保證發動機工作于最佳燃油經濟區,充分利用回收來的能量,避免發動機工作于高油耗區域,降低挖掘機的油耗和尾氣排放,提高整機的動力性能,結構簡單,布局靈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液電復合混合動力挖掘機驅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多路閥;2、單項閥;3、動臂油缸;4、液壓馬達;5、變量泵;6、第一兩位兩通換向閥;7、液壓蓄能器;8、第一兩位兩通換向閥;9、回轉機構;10、液壓泵馬達;11、油箱;12、蓄電池;13、逆變器;14、電機;15、液壓變量泵;16、溢流閥;17、發動機。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本實用新型由多路閥1、單項閥2、動臂油缸3、液壓馬達4、變量泵5、第一兩位兩通換向閥6、第二兩位兩通換向閥8、液壓蓄能器7、回轉機構9、液壓泵馬達10、油箱11、蓄電池12、逆變器13、電機14、液壓變量泵15、溢流閥16和發動機17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未經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26931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工程機械車身結構
- 下一篇:地下室底板預留口封堵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