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河道內復合型人工濕地水質凈化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267710.8 | 申請日: | 2010-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785290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4-06 |
| 發明(設計)人: | 尚興軍;王艷峰;劉金剛;朱孔秀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國瑞環保產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3/32;C02F3/34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張維斗 |
| 地址: | 250101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河道 復合型 人工 濕地 水質 凈化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水質凈化系統,尤其是一種河道內復合型人工濕地水質凈化系統。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公知的技術是由于工農業生產、生活污水排污形成的點源、面源污染和人為過度開發,一些湖區及河流的自然生態環境已經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生態功能退化,自凈能力受到嚴重影響。這是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河道內復合型人工濕地水質凈化系統的技術方案,該方案的系統對河流流域的生態恢復過程進行強化,使之向提高自凈能力、改善水質與生態環境、恢復自身應有生態功能,并且處理后的水可用于農田灌溉,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實現可持續發展。
本方案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實現的:一種河道內復合型人工濕地水質凈化系統,包括有設置在河道內的橡膠壩,本方案的特點是:所述的橡膠壩上部的河道內設置有生態滯留塘,在生態滯留塘上部設置有生物壩,所述的生物壩和生態滯留塘之間設置有表面流人工濕地和穩定區,另外,在河道的兩側還設置有生態護坡。所述的生物壩包括固有活菌凈水劑的生物帶和設置在生物帶上的微孔爆氣管。所述的生態護坡包括生態植被護坡和草磚護坡。所述的草磚護坡包括方形磚和固定栓,所述方形磚的中心有空孔,方形磚的四條邊分別設置有梯形槽可以與帶有凹槽的固定栓結合。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據對上述方案的敘述得知,由于在該方案中在河道內設置有生物壩,上游來水首先經過生物壩,生物壩上固有活菌凈水劑的生物帶和設置在生物帶上的微孔爆氣管;向微孔曝氣管沖入壓縮空氣增加水中溶氧,使固化在生物帶上的復合菌群大量繁殖,產生體外酶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基團和大分子分解為小分子作為菌群的能量消耗掉,從而達到凈化水體的目的。
生物壩和生態滯留塘之間設置有表面流人工濕地,水深相對較淺處,可選擇具較強凈化能力的植物:濕生植物(水蔥、水芹、千屈菜和蘆竹)、挺水植物(香蒲、蘆葦、茭白);水深較深處,選擇具有凈化能力和觀賞能力的浮葉植物(蓮、野菱、睡蓮)。通過構建、修復灘地植被,以提高河流自凈能力;受到污染的河水流經表面流人工濕地時,通過耐水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聯合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從而凈化水質。
如果河流流過橋梁,則生物壩和生態滯留塘之間還可以設置穩定區,根據不同水深配置蘆葦、香蒲等挺水植物和蓮、睡蓮等浮葉植物及金魚藻、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恢復穩定塘內的水生植被,提高濕地系統的生態多樣性;在保證水質的條件下,適量投加鯉魚、鯽魚、烏鱧、蝦和泥鰍等動物。
在橡膠壩上部的河道內設置有生態滯留塘,在生態滯留塘的較淺區分片種植蓮和睡蓮等水生植物,在深水區域選種當地常見的喜溫、且具較強凈化能力的金魚藻、苦草、黑藻、紅線草及喜涼的菹草,不同植物分片進行種植,實現植物的優化組合;由于橡膠壩攔截抬高水位,在河道內形成一定的容積,可以提高污染河水在河道內的水力停留時間,通過在不同的水深配置不同的植物,實現對污水中懸浮物的大部分去除,部分有機污染物、NH3-N和P的削減。
在河道的兩側還設置有生態護坡,可以依據河流域的情況使用生態植被護坡、草磚護坡或者二者的結合。
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其實施的有益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生態護坡的示意圖。
圖3為草磚護坡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方形磚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固定栓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橡膠壩,2為生態滯留塘,3為生物壩,4為表面流人工濕地,5為穩定區,6為橋梁,7為河道,8為生態護坡,9為草磚護坡,10為生態植被護坡,11為方形磚,12為固定栓,13為梯形槽,14為磚體中心孔,15為固定栓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一個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方案進行闡述。
通過附圖可以看出,本方案的河道內復合型人工濕地水質凈化系統,包括有設置在河道內的橡膠壩1,所述的橡膠壩1上部的河道7內設置有生態滯留塘2,在生態滯留塘2上部設置有生物壩3,所述的生物壩3和生態滯留塘2之間設置有表面流人工濕地4和穩定區5,另外,在河道7的兩側還設置有生態護坡8。本實施例中的生態護坡8的迎水面采用草磚護坡9和生態植被護坡10結合,下部為草磚護坡9,上部為生態植被護坡10,背水面采用生態植被護坡10,所述的草磚護坡9由方形磚11和固定栓12組成,方形磚11的中心孔14可以種植植被,方形磚11的四周設置有梯形槽13可以與固定栓12結合,起固定作用,固定栓的兩端有凹槽15,方便與相鄰的兩塊方形磚11結合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國瑞環保產業有限公司,未經山東國瑞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26771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環保節能石灰窯爐
- 下一篇:將劣Ⅴ類地表水處理為生活飲用水的處理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