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氣全自動氣動割槽機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254845.0 | 申請日: | 2010-07-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728369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2-02 |
| 發明(設計)人: | 夏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夏濤 |
| 主分類號: | B23B5/00 | 分類號: | B23B5/00;B23B1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36400 江西省宜春市***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氣 全自動 氣動 割槽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氣動割槽機,具體地說是電氣全自動氣動割槽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自動儀表機床主要是寧波生產的跎輪式自動儀表機床,半跎輪半氣動的自動儀表機床、手動儀表機床、油壓自動機,目前市場上氣動自動車床僅以車銅件、鋁件為主,銅鋁件較好車刀,工差易控制。全氣動自動生產鐵件的設備尤為少見,上述機器的缺點是:跎輪機送料不夠穩定,卡機即跎輪易全部移位,油壓機成本太高,很少用來做配件,手動儀表最為普通用,但人工成本高,只能一人一機操作,半跎半氣動效率不高。
實用新型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電氣全自動氣動割槽機,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送料不穩定、成本高、一人一機效率低下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電氣全自動氣動割槽機,包括機臺以及設置在機臺上的送料裝置、鎖夾裝置、割槽裝置;所述機臺上設置有電箱開關;所述送料裝置把工件傳遞至由鎖夾氣缸以及電動機控制的鎖夾旋轉裝置夾持并旋轉,再由進退刀氣缸控制的割槽裝置對工件進行割槽。
所述送料裝置包括一個置于機臺上的振動盤,一個連接至振動盤上的凹型彎軌道,一個連接至凹型彎軌道另一端的雙臺階U型直軌道,以及雙臺階U型直軌道后端設置的用來推送工件的送料氣缸和送料頭,把工件送至鎖夾旋轉裝置的寬縫夾頭內。
所述送料裝置的雙臺階U型直軌道的出口處對應寬縫夾頭前端的位置設置有攔料片。
所述鎖夾旋轉裝置包括一個由鎖夾氣缸控制左右移動的鎖夾手柄,一個由鎖夾手柄推動鎖夾舌頭、耐磨瓦片連接的鎖夾三爪和鎖夾頂盤,一個由電動機通過皮帶盤帶動旋轉與鎖夾三爪同軸的機頭,所述鎖夾手柄一側設置有行程開關,所述機頭前端的寬縫夾頭夾住來自送料裝置送來的工件,所述的寬縫夾頭內設置有彈料彈簧。
所述割槽裝置包括一個由拖把蓋、拖把底組成的滑塊裝置,一個安裝于拖把蓋上的進刀架和緩沖器,一個連接于拖把蓋上的控制滑塊裝置前后進退的進退刀氣缸。
所述割槽裝置的拖把蓋還設置有定位件,所述機頭前端的寬縫夾頭夾住來自送料裝置送來的工件的上方切割槽的進刀架處引有吹屑氣管。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電氣全自動氣動割槽機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機在操作技術上解決了氣動自動機不可以制作鐵件的問題:
(1)、不用機械手抓料送料,從彎軌直接排入直軌;
(2)、燒刀口,配用穩定氣壓與緩沖;
(3)、吹掉卷在刀口上鐵削;
(4)、不用篩料,直接彈入裝料桶,鐵削掉入地上,使料削分離;
(5)、送料頭前焊了鎢鋼,可連續使用500萬次以上不用更換;
(6)、平衡鎖夾不燒瓦片,鎖夾氣缸前裝置的是平口接頭,鎖夾手柄是接的平面手柄,鎖夾氣缸前裝置的是平口接頭;
(7)、鎖夾舌頭不同于現市場上的儀表機鎖夾舌頭,現為口端36略大于底部35,而市場上的皆為口端36大于或平于底部35,推進鎖夾時不會燒瓦片;
(8)、送料準、快;
(9)夾頭比普通夾頭的縫要寬30絲;
(10)、送料頭夾料自動停機、開機。
總之,本實用新型省時、省工、省力、高效。本機減少了故障率,易維修易操作,節約了成本。一臺跎輪機每小時出500只產品,本機每小時能產出1300只產品,進刀穩定,減少刀耗,一個師傅帶一個普工可以操作15臺機器,頂得上手動儀表15個人工。
本設備更換刀架與軌道可以生產其它產品,在拖把底25處安裝氣缸推拉與緩沖器控制速度則可以用來車外圓,平頭,倒角。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氣全自動氣動割槽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氣全自動氣動割槽機的所需要開槽件的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氣全自動氣動割槽機的鎖夾舌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5、圖6、圖7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氣全自動氣動割槽機的凹型彎軌道、U型直軌道、耐磨送料頭的結構截面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夏濤,未經夏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25484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