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礦用雙面尾砂充填濾水網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249517.1 | 申請日: | 2010-07-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776002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3-30 |
| 發明(設計)人: | 黃德鏞;林友;姜福川;楊建橋;孫云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29/01 | 分類號: | B01D29/01 |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趙云 |
| 地址: | 650093 云南省昆明***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面 充填 水網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尾砂充填采空區中所采用的構件,尤其是使水以重力水的形式脫水的濾水網。
背景技術
1864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煤礦區進行了第一次水砂充填實驗,以保護一座教堂的基礎安全。隨后南非、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也先后實驗并成功地運用了水砂充填工業。進入20世紀后,美國和加拿大開發了基于采用選廠分級尾砂進行水砂充填的充填工藝,在懸浮輸送固體物料、物料、水力旋流器脫泥等方面取得了進步,實現了低濃度(35%-70%)泵壓或自流輸送的水力充填采礦。國內外在進行尾砂水力充填脫水時,一般都通過采用各種脫水構筑物,使水以重力水的形式由脫水構筑物自由脫出。7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在斯塔礦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充填料脫水并密實。一些礦山還進行了非膠結充填料的冰凍及注漿固結等試驗已形成一定寬度的整體性隔離墻。
我國的水砂充填工藝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采用,1965年首次采用了尾砂水力充填采空區工藝,有效地減緩了地表下沉,取得了較好的成果:70年代一些礦山都先后應用了尾砂水力充填的工藝;進入80年代后,分級尾砂充填工藝與技術應用更加廣泛,有60余座有色、黑色和黃金礦山都推廣應用了該項工藝技術。我國冶金部長春黃金研究院和遼寧五龍金礦進行了負壓強制脫水的工業實驗,并取得了理想的技術經濟指標。我國較大的礦山,例如,安慶銅礦、凡口鉛鋅礦、大紅山銅礦、大姚銅礦,采用濾水管、土工織物構筑物、采場側翼中深孔及輪胎捆綁潛水泵來進行溢流脫水和滲流脫水。其方法仍是屬于點狀或線狀脫水,不能形成面狀立體脫水系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孫恒虎等研制成功不脫水尾砂速凝固充填材料。這種材料是在不脫水的尾砂中加入特種吸水膠凝混合料,使之快速凝固硬化。由于這種充填材料進入采場后無重力水滲透排除,解決了坑內充填水污染及排水問題。但由于材料成本高,目前未見具體的推廣應用。為了解決充填脫水方法的問題,人們在機械脫水、電動脫水及添加化學藥劑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成本高、電耗大、脫水速度慢或因充填體強度滿足不了生產要求,至今在礦山仍未得到推廣應用。
礦山開采在提供原材料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擾動和破壞自然環境,帶來了許多的問題。近年來生態和環境保護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視,已將追求無廢產出、清潔礦山的目標提到了礦山的議事日程。尾砂充填采空區一方面可以使尾砂廢料得到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可以處理地壓、改善地表環境,具有經濟、環境和安全等多項效益,因此尾砂充填成為礦山嗣后充填的迫切需求。而在充填以后,需要解決快速脫水問題,以縮短采空區的充填周期。探索一條脫去尾砂充填區的游離水的有效途徑,從而對礦山地壓維護、尾礦處理、地表環境以及無廢排放和生態的改善意義重大。
運用尾砂沉降的特點和滲透理論,選擇用濾水管加濾水墻排水方案,基本能較好的排出充填體表面的游離水,達到了尾砂充填區脫水的要求。
目前在國內有色金屬與貴金屬地下礦山開采礦山中,采用空場法或膠結充填法采礦柱嗣后一次尾砂充填的占有較大比例(約占50%),但都在使用分級尾砂充填,而將尾砂中大量的細粒級剔除,棄之不用。在尾砂中剔除大量細粒級尾砂后,既易造成采礦的采充失調,又增大了尾砂堆壩的工作量與難度,還易造成環境污染。為此構建礦山尾砂庫,將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礦山環境保護問題。
構建井下尾砂庫的關鍵采場充填脫水問題。尾砂充填礦山因充填料粒度細,保水性好,滲透性差,脫水問題更加突顯。單一的滲透脫水不能滿足生產的要求,必須采取綜合措施進行脫水,及時排出充填過程中及充填后充填體表面的積水。脫水工藝方法是否可靠,對礦山的地壓管理與生產管理有著較大的影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礦用雙面尾砂充填濾水網,其結構簡單,制造容易,成本低,可增加水砂充填體的接觸面積,脫水速度更快,脫水效率高。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完成:單元網板為矩形,其表面均布有通孔,板的一側邊帶有凹形配合槽,與配合槽相對的板的另一側邊帶有凸起配合榫,相鄰的單元網板的凹形配合槽與凸起配合榫嵌合延伸。
所述的單元網板為夾層中空體,帶通孔的網板之間有帶漏水孔的隔板連接且分隔成互通的空間,配合榫中部有通入夾層的導水孔。
所述的單元網板上的通孔密度為50~80目。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把用于礦山充填采空區的脫水PVC濾水管改進為面狀管型,增加其與水砂充填體的接觸面積,更加有效的快速的脫水,提高脫水效率。
本產品有以下特點及優點:
1.由單元柔性網板組成,可拆卸或卷圈搬運通過狹小的井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未經昆明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24951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