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帶有水垢槽的發(fā)熱芯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020243590.8 | 申請日: | 2010-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731468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2-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嚴杰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凱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2B1/28 | 分類號: | F22B1/28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專利事務所 33206 | 代理人: | 胡龍祥 |
| 地址: | 315324 浙江省寧***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帶有 水垢 發(fā)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加熱裝置,具體是一種對水加熱產生蒸汽用于清潔、消毒、去污用的帶有水垢槽的發(fā)熱芯。
背景技術
專利號為ZL02225164.2、授權公告號為CN2543601Y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下文簡稱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蒸汽噴槍”技術方案,該專利文獻1披露了一種“蒸汽發(fā)生器”(下文統稱“發(fā)熱芯”)的技術內容。
專利號為ZL02248889.8、授權公告號為CN2573097Y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下文簡稱專利文獻2)公開了一種“蒸汽清潔機”技術方案,該專利文獻2披露了一種“發(fā)熱芯”的技術內容。
結合實踐及仔細分析上述兩專利文獻,可見二者所涉“發(fā)熱芯”存在以下缺陷:進入發(fā)熱芯中的水流經過汽化轉化為蒸汽后,含在水中的雜質會成為水垢沉積在“發(fā)熱芯”,甚至會堵塞“發(fā)熱芯”的進水口和出汽口迫使“發(fā)熱芯”內部壓力增大,造成爆炸危險,危及人員安全;而且微量的水垢隨蒸汽噴射出來后會沉積在清潔、消毒、去污的部位而降低清潔、消毒、去污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提出的技術任務是克服現有發(fā)熱芯易被沉積的水垢堵塞造成爆炸的缺陷,提供一種帶有水垢槽的發(fā)熱芯。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帶有水垢槽的發(fā)熱芯,其是在殼體的內部空間內設置發(fā)熱體并在殼體上設置進水口和出汽口,其特征是在所述殼體的內壁上設置水垢槽。
作為優(yōu)選技術措施,所述的殼體由一個筒狀的上殼體和一個筒狀的下殼體對接構成,所述的進水口和出汽口位于所述的上殼體的端面上,所述的水垢槽位于所述的下殼體的端面上。進一步的,所述的上殼體內具有一個連通所述進水口的引水管以及位于所述引水管周圍的上環(huán)壁;所述的發(fā)熱體位于所述下殼體內并呈環(huán)壁狀;所述的發(fā)熱體伸入至所述引水管與所述上環(huán)壁之間而在所述的引水管與發(fā)熱體之間形成第一汽化腔,在所述的引水管與所述的上環(huán)壁之間形成第二汽化腔,在所述上環(huán)壁、發(fā)熱體的外周形成第三汽化腔;所述的水垢槽位于所述的第三汽化腔內。所述的上殼體、下殼體通過設置于二者上的法蘭邊連接成所述的殼體,在對應的法蘭邊之間置有密封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在殼體的內壁上設置水垢槽,使得汽化過程中產生的水垢沉積在水垢槽中,避免堵塞進水口和出汽口而造成爆炸。
2、通過設置汽化腔,使水垢槽避免來自進水口的水流直接沖刷而確保將水垢收納在水垢槽內。
3、將殼體設置成分體結構,便于拆卸和清理水垢槽中的水垢。
4、使噴射出來的蒸汽潔凈,避免攜帶水垢,保證清潔、消毒、去污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說明:1-殼體,2-發(fā)熱體,3-進水口,4-出汽口,5-第一汽化腔,6-第二汽化腔,7-第三汽化腔,8-上殼體,9-下殼體,10-引水管,11-上環(huán)壁,12-電發(fā)熱管,13-接線端,14-法蘭邊,15-密封圈,16-水垢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帶有水垢槽的發(fā)熱芯,如圖1所示,其是在殼體1的內部空間內設置發(fā)熱體2并在殼體1上設置進水口3和出汽口4,在殼體1的內壁上設置水垢槽16。使得汽化過程中產生的水垢沉積在水垢槽16中,避免堵塞進水口和出汽口而造成爆炸。尤其是水垢槽16遠離進水口3和出汽口4時,一側避免進水口3的水流和出汽口4的汽流沖刷水垢槽16導致水垢不能沉積在水垢槽內,二則避免水垢槽16內的水垢脫落堵塞進水口3、出汽口4而造成爆炸。
進一步的,殼體1由一個筒狀的上殼體8和一個筒狀的下殼體9對接構成,為分體結構,便于拆卸和清理水垢槽中的水垢,進水口3和出汽口4位于上殼體8的端面上,位于下殼體9的端面上。從而確保水垢槽16與進水口3和出汽口4保持較遠的距離。
上殼體8內具有一個連通進水口3的引水管10以及位于引水管10周圍的上環(huán)壁11;發(fā)熱體2位于下殼體9內并呈環(huán)壁狀;發(fā)熱體2伸入至引水管10與上環(huán)壁11之間而在引水管10與發(fā)熱體2之間形成第一汽化腔5,在引水管10與上環(huán)壁11之間形成第二汽化腔6,在上環(huán)壁11、發(fā)熱體2外周形成第三汽化腔7;水垢槽16位于第三汽化腔7內。由此,使得第一汽化腔5、第二汽化腔6、第三汽化腔7呈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結構布置,使在第一汽化腔5受熱轉化成的水汽混合物呈迂回狀依次進入第二汽化腔6、第三汽化腔7完全汽化后通過出汽口4排出,從而避免對水垢槽16的沖刷,確保水垢槽對水垢的收納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凱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寧波凱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24359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無動力疏水預熱器
- 下一篇:具有快拆機制的LED模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