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微創組合式可吸收椎間融合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243502.4 | 申請日: | 2010-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719409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1-26 |
| 發明(設計)人: | 鄧忠良;馬金梁 | 申請(專利權)人: | 鄧忠良 |
| 主分類號: | A61F2/44 | 分類號: | A61F2/44;A61L27/18;A61L27/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趙榮之 |
| 地址: | 400010***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組合式 吸收 融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微創組合式可吸收椎間融合器。
背景技術
椎間融合器廣泛用于腰椎后路手術中,也可用于頸椎、胸椎手術,其主要是由鈦合金等金屬材料制成。鈦合金椎間融合器是通過其外部結構將椎體撐開來恢復腰椎的生理曲度和高度。由于椎間融合器與椎體的接觸面有限,應力集中,易破壞上下椎體終板,常導致椎體塌陷,椎間隙狹窄,造成畸形愈合。鈦合金椎間融合器具有足夠的強度,但其上下均為椎體松質骨,兩者彈性模量不一致,椎體松質骨因承受壓力而發生部分吸收,使術后椎間隙高度部分丟失;支架永久性置入,可能發生電解,異物刺激反應,從而產生與椎間融合器有關的并發癥;金屬置入物存不能被人體椎體吸收,因而存在應力遮擋,由此可導致骨融合延緩甚至不融合。且現有的椎間融合器均為不可分的整體結構,融合器高度不可調節,因而不能適應不同的椎間撐開高度,常因此要增大手術創傷,增加病人痛苦;同時現有椎間融合器多為方形結構,置入不便,占據空間較大,植骨量較少,不利于植骨融合;單側置入穩定性差,雙側置入增加了手術量。
因此需要一種新的椎間融合器使可減小手術創口、置入方便、穩定、且能被人體椎體部分吸收以減少應力遮擋的椎間融合器,能更好的促進植骨融合,以為患者減輕痛苦。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減小手術創口、置入方便、穩定、能被部分吸收的微創組合式可吸收椎間融合器,能更好的促進植骨融合,以為患者減輕痛苦。
本微創組合式可吸收椎間融合器由均為新月形的頂蓋、頂片、中間片和底片依次重疊形成,所述頂蓋、頂片、中間片和底片中相鄰的兩片在接觸面上設置有與新月形輪廓彎曲方向相同的弧形凸臺和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凸臺沿弧形方向插入弧形凹槽并與之滑動配合,所述頂蓋可被椎體終板吸收的聚合材料,所述頂蓋的上表面與椎體終板自然曲度相適配,所述底片的下表面與椎體終板自然曲度相適配。
進一步,所述頂蓋的上表面設置有齒尖朝向植入方向相反一方的鋸形齒,所述底片下表面設置有齒尖朝向植入方向相反一方的鋸形齒;
進一步,所述中間片的弧形凸臺中設置有至少一個通孔,所述通孔中設置有同植入方向相反的一端與孔壁相連并沿弧形方向延伸的舌形齒,下層中間片的舌形齒向上翹起卡在相鄰的上層中間片的通孔中;
進一步,所述頂片的弧形凹槽中設置有與舌形齒適配的凹坑;
進一步,所述頂片、中間片和底片的彈性模量為2.0-5.0Mp;
進一步,所述頂蓋、頂片、中間片和底片表面均勻分布有直徑為90μm-200μm的通孔;
進一步,所述頂蓋由硫酸鈣/氨基酸聚合物制成,頂片、中間片和底片由不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
進一步,所述頂蓋、頂片、中間片和底片使用時浸泡或注射有骨形態發生蛋白干細胞;
進一步,所述頂片、中間片和底片的新月形輪廓線在連接處圓滑過渡。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微創組合式可吸收椎間融合器由新月形頂蓋、頂片、中間片和底片重疊組合而成,可通過疊合不同數量的中間片來滿足脊椎間需要撐開的高度,創傷小。
2、本微創組合式可吸收椎間融合器為新月形,能更靈活的適應非直線的置入通道,單側植入穩定,減小手術創傷,且本椎間融合器的上下表面與椎體終板自然曲度相適配從而有利于保證椎體終板的完整性。
3、頂蓋采用可吸收聚合物材料制成,隨著椎體的融合,可吸收聚合物材料逐漸降解被吸收,減少對植骨的應力遮擋,能更好的促進植骨融合。
4、所用材料彈性模量為2.0-5.0MPa,同人體骨骼彈性模量接近,在體內能維持足夠的機械強度。
5、新月形的椎間融合器支撐穩定且所占空間更小,使植骨量更大,有利于脊柱融合。
6、頂蓋、頂片、中間片和底片可臨時浸泡或注射骨形態發生蛋白干細胞,分布于直徑為90μm-200μm通孔內緩釋,促進植骨融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微創組合式可吸收椎間融合器整體結構剖視圖;
圖2為中間片弧形凸臺面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中間片弧形凹槽面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頂片弧形凹槽面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頂片弧形凸臺面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頂蓋弧形凹槽面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底片弧形凹槽面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鄧忠良,未經鄧忠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24350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