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傳輸高頻信號的同軸電纜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241569.4 | 申請日: | 2010-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717349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1-19 | 
| 發明(設計)人: | 肖飚;代康;張天明;鄭偉;馮小川;李祝友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普天電纜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P3/06 | 分類號: | H01P3/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濮家蔚 | 
| 地址: | 61173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傳輸 高頻 信號 同軸電纜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傳輸高頻信號的同軸電纜,特別適用但不僅限于小線徑的同軸電纜。
背景技術
在目前高頻信號的傳輸中,同軸電纜由于具有良好的性能而得到廣泛的應用。在較多的使用場合中,不僅需要其具備較好的傳輸性能,而且還要具備高柔軟性。在實際的應用中,通常采用絞合內導體和編織/纏繞外導體層結構方式來解決。由于構成編織/纏繞層的金屬絲與內導體間絕緣層的間隙忽大忽小的周期變化,會引起特性阻抗的波動。此外,由于編織結構中存在著大量的孔洞,還會引起電磁波的泄漏,降低了系統的電磁兼容性。對于大線徑同軸電纜的解決方法,通常是在絕緣與編織間縱包或繞包一層金屬復合箔,而由此會導致電纜直徑的增加,并且降低了柔軟性。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絕緣外徑在2毫米及以下的極細同軸電纜已被廣泛使用。這類電纜的外導體層仍然采用的是編織或纏繞結構,但由于絕緣層芯線尺寸太小和柔軟性太大,以往采用縱包或繞包金屬復合箔來降低駐波比和提高電磁兼容性的方法無法實現了。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結構的同軸電纜,以實現同軸電纜直徑小,柔軟性大,并且駐波比低和電磁兼容性高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傳輸高頻信號的同軸電纜,其基本結構同樣是以同軸方式由外向內依次設置有護套層、外導體層、絕緣層和內導體,其中在絕緣層的外表面被覆有一層金屬鍍層結構。該金屬鍍層可以采用真空蒸鍍或磁控濺射鍍膜等常規方法實現,其中特別以鍍銀或鍍銅結構層為優選。
在本實用新型上述結構的同軸電纜結構中,其中的內導體同樣以采用絞合線式的結構為佳。外導體層同樣也可以采用常規由金屬絲纏繞或編織形式的導體結構。
本實用新型上述結構形式的同軸電纜,特別適用于絕緣外經≤2毫米的小線徑同軸電纜,并且能具有良好的柔軟性。
試驗顯示,采用本實用新型上述結構形式的同軸電纜,駐波比能得到明顯降低,同時電磁兼容性也得到明顯提高,而且能減小同軸電纜的直徑,提高其柔軟性。
以下結合由附圖所示實施例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內容再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實用新型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以下的實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思想情況下,根據本領域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做出的各種替換或變更,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傳輸高頻信號的同軸電纜的橫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的本實用新型該傳輸高頻信號的同軸電纜結構中,以同軸方式由外向內依次設置有護套層5、外導體層4、絕緣層2和內導體1,在絕緣層2的外表面以真空蒸鍍或磁控濺射鍍膜的方式被覆有一層銅或銀的金屬鍍層3結構。其中的內導體1為常規形式的絞合線的結構,外導體層4為通常采用的金屬纏繞或編制形式的導體結構。該傳輸高頻信號的同軸電纜的絕緣外經≤2毫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普天電纜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成都普天電纜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24156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