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動車制動能充電控制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235580.X | 申請日: | 2010-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0768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張慶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慶春 |
| 主分類號: | H02J7/14 | 分類號: | H02J7/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66102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車 制動 充電 控制器 | ||
1.電動車制動能充電控制器、其特征是:結構由第一繼電器(J1)、第二繼電器(J2)與整流橋(Z)和二極管(D)相連接裝入一長方體合內構成,它具有14個線端分別與合外的控制開關(K)、無刷電動機與第一蓄電池電池(E1)、第二蓄電池電池(E2)、第三蓄電池(E3)、第四蓄電池(E4)相連接;安裝時:線端(1)號與線端7號分別外接用電器正極與負極;交流輸入線端(2)號、交流輸入線端(3)號、交流輸入線端(4)號分別外接無刷電動機;線端(5)、線端(6)號分別外接控制開關(k)的(k1)與(k2)接線端、開關(k)的刀端連接線端(7)號;第一蓄電池(E1)負極連接線端(7)號、正極連接線端(8)號;第二蓄電池(E2)負極連接線端(9)號、正極連接線端(10)號;第三蓄電池(E3)負極連接線端(11)號、正極連接線端(12)號;第四蓄電池(E4)負極連接線端(13)號、正極連接線端(14)號。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電動車制動能充電控制器,其具體特征是:結構由第一繼電器(J1)、第二繼電器(J2)與整流橋(Z)和二極管(D)相連接裝入一長方體合內構成,它具有14個線端分別與合外的控制開關(K)、無刷電動機與第一蓄電池(E1)、第二蓄電池(E2)、第三蓄電池(E3)、第四蓄電池(E4)相連接;其連接關系是:電源正極線端(1)號連接第一繼電器(J1)的開關(J1c)、開關(J1d)的常閉端與整流橋(z),整流橋(z)正極分別連接第二繼電器(J2)的開關(J2a)、開關(J2b)常開端與第一繼電器(J1)的開關(J1a)、開關(J1c)、開關(J1d)的常開端;整流橋(z)負極連接電源負極線端(7)號、與第一繼電器(J1)的開關(J1b)常開端和第二繼電器(J2)的開關(J2b)、開關(J2d)的常開端;第一繼電器(J1)線圈一端與第二繼電器(J2)線圈一端并聯接線端(8)號、第一繼電器(J1)線圈另一端為線端(5)號連接有二極管(D)正極、二極管(D)負極與第二繼電器(J2)線圈另一端連接為線端(6)號、第二繼電器(J2)的開關(J2a)刀端為線端(8)號、第二繼電器(J2)的開關(J2b)刀端為線端(9)號、第一繼電器(J1)的開關(J1a)刀端為線端(10)號、第一繼電器(J1)開關(J1b)刀端為線端(11)號、第二繼電器(J2)開關(J2c)刀端為線端(12)號、第二繼電器(J2)開關(J2d)刀端為線端(13)號、第一繼電器(J1)開關(J1c)刀端與(J1d)刀端連接后為線端(14)號、第二繼電器(J2)開關(J2b)常閉端連接線端(8)號、第二繼電器(J2)開關(J2a)常閉端連接線端(9)號、第一繼電器(J1)開關(J1b)常閉端連接線端(10)號、第一繼電器(J1)開關(J1a)常閉端連接線端(11)號、第二繼電器J2開關J2d常閉端連接線端(12)號、第二繼電器(J2)開關(J2c)常閉端連接線端(13)號;第一繼電器(J1)開關(J1c)刀端與(J1d)。刀端連接后為線端(14)號、第二繼電器(J2)開關(J2b)常閉端連接線端(8)號、第二繼電器(J2)開關(J2a)常閉端連接線端(9)號、第一繼電器(J1)開關(J1b)常閉端連接線端(10)號、第一繼電器(J1)開關(J1a)常閉端連接線端(11)號、第二繼電器J2開關J2d常閉端連接線端(12)號、第二繼電器(J2)開關(J2c)常閉端連接線端(13)號;安裝時:線端(1)號外接用電器正極、交流輸入線端(2)號交流輸入線端(3)號交流輸入線端(4)號分別外接無刷電動機,線端(5)、線端(6)號分別外接控制開關(k)的(k1)與(k2)接線端、控制開關(k)的刀端連接電源負極(7)號、第一蓄電池(E1)負極連接線端(7)號、正極連接線端(8)號;第二蓄電池(E2)負極連接線端(9)號、正極連接線端(10)號;第三蓄電池(E3)負極連接線端(11)號、正極連接線端(12)號;第四蓄電池(E4)負極連接線端(13)號、正極連接線端(14)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慶春,未經張慶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235580.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應用于語言學習中的字幕顯示方法
- 下一篇:基于模型跟蹤的自適應伺服控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