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節能燈具及其路燈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234627.0 | 申請日: | 2010-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97045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毛有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毛有強 |
| 主分類號: | F21V7/10 | 分類號: | F21V7/10;F21S8/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0004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節能 燈具 及其 路燈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以應用于路燈、隧道燈等場合的節能燈具及其包含該種節能燈具的路燈系統,屬于照明設備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路燈,當路面較寬的情況下,通常是在一個外殼內設置兩個反光腔,而這兩個反光腔通常是沿道路的寬度方向排列,即其中一個反光腔較靠近道路的路旁,另一個反光腔較靠近路中,從而達到較寬路面的照明目的。但上述路燈存在如下問題:其一,路燈功耗很大,但道路同一側相鄰兩路燈之間的地面亮度均勻度基本沒有提高,越接近路燈下方的位置越亮,而兩路燈正中的位置相對很暗;其二,若要進一步提高均勻度,則勢必要縮短相鄰兩燈桿之間的距離,但這種情況下雖然相鄰路燈之間亮度能得到提高,但靠近或正對路燈正下方位置的路面其亮度過大,從而造成了浪費,并加大了投資。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技術所存在的路燈照明不均勻,功耗過高問題,提供了一種照明均勻,功耗較低的可以應用于路燈、隧道燈等場合的節能燈具及其包含該種燈具的路燈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的:它包括形成有凹腔的外殼,凹腔的下側形成開口,凹腔的開口處設有透光玻璃,所述外殼的凹腔內設有左右并排設置的第一反光腔和第二反光腔,所述第一反光腔和第二反光腔均下部開口,其中第一反光腔位于外殼內左側并自上而下朝左側傾斜,所述第二反光腔位于外殼內右側并自上而下朝右側傾斜。本實用新型的節能路燈燈具的外殼內設置并排設置的第一反光腔和第二反光腔,而將第一反光腔和第二反光腔分別自上而下向左側傾斜和自上而下向右側傾斜,從而使位于左側的第一反光腔反射出的光圈向左側拉長,而使位于右側的第二反光腔反射出的光線光圈向右側拉長,即將每個燈具的照射范圍沿道路延伸方向拉長,從而使相鄰路燈之間的路面能被均勻地照明,并具備較大的照明范圍,而靠近或正對燈具正下方的位置則由第一反光腔射出的光線和第二反光腔射出的光線共同照明也能被均勻的照亮,從而使整個路面的亮度更為均勻,可進一步提高駕車的安全性;而路燈照明的更重要的安全指標是亮度均勻度,亮度均勻度的提高意味著平均亮度可適當降低,從而達到節能目的。在新建道路路燈照明項目中,采用本實用新型,可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在達到原有技術路燈照明參數要求的前提下,可降低燈桿高度,減小光源功率或可采用的方法之二是加大燈桿間距,減少總燈桿數量,達到減少投資和減少總光源功率,實現節能目的。而本實用新型考慮到道路照明的眩光控制要求,更適合選用低眩光的發光面積大的光源與之配套使用。
作為優選,所述外殼的凹腔內設有左右并排設置的第一反光罩和第二反光罩,所述第一反光腔形成在第一反光罩內,所述第二反光腔形成在第二反光罩內。其中,第一反光腔和第二反光腔既可以分別形成在與外殼分體的第一反光罩和與外殼分體的第二反光罩內,該種結構可便于第一反光腔和第二反光腔作為反光面的內表的加工,從而提高第一反光腔和第二反光腔的反射效果。另外,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反光腔和第二反光腔直接一體形成在外殼的凹腔內。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反光腔包括第一主反光部和形成在第一主反光部下緣四周的第一安裝凸緣,所述第一主反光部由第一對稱部和與第一對稱部一體的第一非對稱部構成,所述第一非對稱部位于第一對稱部的左下側,所述第一對稱部以第一對稱面呈鏡像對稱,所述第一對稱面自上而下向左側傾斜;所述第二反光腔包括第二主反光部和形成在第二主反光部下緣四周的第二安裝凸緣,所述第二主反光部由第二對稱部和與第二對稱部一體的第二非對稱部構成,所述第二非對稱部位于第二對稱部的右下側,所述第二對稱部以第二對稱面呈鏡像對稱,所述第二對稱面自上而下向右側傾斜。其中,透光玻璃包括第一透光玻璃和第二透光玻璃,第一透光玻璃安裝在第一反光腔的第一安裝凸緣內,第二透光玻璃安裝在第二反光腔的第二安裝凸緣內,從而分別使第一反光腔反射的光線和第二反光腔反射的光線能更好地射出燈具外進而照射在地面上;其中第一主反光部的第一對稱部可以較好地對位于第一反光腔內的光源產生的光線反射出第一反光腔,而第一非對稱部則可將第一反光腔內的光源產生的光線發射至合理的照明區域內,防止光線投射入空中而浪費,從而較好地保證地面的照明要求。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對稱面與豎直面的夾角及第二對稱面與豎直面的夾角均為5°-30°。其中,將第一對稱面與豎直面的夾角及第二對稱面與豎直面的夾角控制在合理的角度范圍內,可使燈具及能具有較大的照明范圍,有能較好地保證對地面照明的均勻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毛有強,未經毛有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23462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