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粉體物料混合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231870.7 | 申請日: | 2010-06-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7200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1-26 |
| 發明(設計)人: | 呂飚;許旭東;徐麗華;凌治水;章衛東;潘小明;竺亮;程安平;儲銀亮;陳晴;吳忠影;胡斌斌;張金寶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山華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F7/24 | 分類號: | B01F7/24;B01F3/18;B01F15/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誠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湯茂盛 |
| 地址: | 2459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物料 混合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混合系統,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混合流動性較好但有一定自黏性的粉體物料的設備。
背景技術
常用的粉狀和粒狀固體物料混合機主要分為機械式和氣流式,機械式混合機是靠容器本身的回轉,或靠裝在容器內運動部件的轉動,而反復地翻動、摻和容器內的物料,以實現物料的混合;氣流式混合機則是靠氣流帶動物料流動,物料對流或湍流以達到混合目的。但是對于具有一定自粘黏性的物料,進入設備時因物料自粘已經形成的團塊,會因設備轉動而隨其它物料一起運動,或者隨氣流流動并快速沉降;團塊始終無法被重新分散,最終仍然以團狀或塊狀的形態排出混合系統。這樣也就導致物料混合不均,嚴重影響了物料的工藝指標。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粉體物料混合系統,該設備能夠將具有一定自黏性的粉體物料混合得更加均勻。
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方案為:一種粉體物料混合系統,包括混合機,混合機包括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內設置立式螺旋輸送機,螺旋輸送機的出料口位于上端、進料口位于下端,螺旋輸送機的進、出料口與容器內腔相通,混合機的進料口與螺旋輸送機的進料口連通,混合機的出料口位于容器下部的容器側壁上,出料口設置閥門。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物料由混合機進料口進入后,會被螺旋輸送機豎直向上輸送,粉體物料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因不同位置的物料受力情況不同而導致運動線速度有差異,從而相鄰物料之間有相對運動,該運動和作用力就類似于揉捻物料的過程,這樣能夠將已經聚成團狀或塊狀的物料擰散;物料達到螺旋輸送機上端后,會被繼續上涌的物料擠落到容器下端,因為螺旋輸送機的進料口與容器下端的內腔是連通的,那么物料又會被螺旋輸送機繼續向上輸送,往復地輸送和散落達到混合物料的目的。這樣的混合系統結構簡單;螺旋輸送機運行可靠,維護簡單;混合出的物料更加均勻。這樣的混合系統尤其適合具有一定自黏性的粉體物料的混合過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一種粉體物料混合系統,主要包括混合機10,混合機10具有圓筒形或球形的容器11,容器11內設置立式的螺旋輸送機12,也就是說螺旋輸送機12的出料口位于上端、進料口位于下端,螺旋輸送機12的轉軸大致沿豎直方向布置;螺旋輸送機12的進、出料口與容器11內腔相通,這樣由螺旋輸送機12出料口排出的物料進入容器11內腔后重新回到容器11下端的螺旋輸送機12的進料口處,然后再次進入螺旋輸送機12內;混合機10的進料口,也就是經容器11的外壁與外界連通的進料口與螺旋輸送機12的進料口連通,保證待加工物料能夠進入混合機10的內腔進行混合,通常混合機10的進料口也就位于容器11底部、與螺旋輸送機12的進料口對應的位置處;混合機10的出料口位于容器11下部的容器11側壁上,該出料口上設置閥門15,閥門15為蝶閥,這樣閥門15的密封性好,可以避免漏料,閥門15也可以是一個閘板,這樣的結構加工簡單,使用方便。
物料先由混合機10下端的進料口進入容器11底部,也就是螺旋輸送機12的進料口處,繼而被螺旋輸送機12豎直向上輸送,物料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因沿轉軸14的橫截面上不同位置的物料受力情況不同而運動線速度也不一樣,從而相鄰物料之間有相對運動,該運動就類似于揉捻物料的過程,這樣能夠將已經聚成團狀或塊狀的物料擰散;物料達到螺旋輸送機12上端后,被繼續上涌的物料擠落到容器11內腔并因重力繼續下落到容器11底部,因為螺旋輸送機12的進料口與容器11下端的內腔相通,物料又會被螺旋輸送機12繼續向上輸送,往復地輸送和散落以及輸送過程中的揉捻達到混合物料的目的。這樣的混合機10結構簡單,運行可靠,混合出的物料更加均勻,尤其適合具有一定自黏性、含有團塊的粉體物料的混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山華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黃山華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23187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