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焦化廢水的芬頓氧化及雙膜法的全回用處理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231053.1 | 申請日: | 2010-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817357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5-04 |
| 發明(設計)人: | 吳靜璇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靜璇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72;C02F1/52;C02F1/44;C02F3/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西***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焦化 廢水 氧化 雙膜法 用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焦化廢水的芬頓氧化及雙膜法的全回用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焦化廢水處理普遍采用A/O生物脫氮處理技術,處理后水質指標可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部分回用于濕法熄焦、除塵、煤氣水封等濁循環水系統作補充水,而對焦化廢水的深度處理普遍采用砂濾、生物濾池、混凝處理等手段,盡管出水COD控制在100mg/L左右,懸浮物含量在30mg/L左右,但不能滿足生產凈水用水水質要求;有的采用活性炭過濾,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COD和懸浮物,使COD降到60mg/L以下,懸浮物含量在5mg/L以下,但對溶解性的固體含鹽量幾乎沒有效果,因此該技術沒有推廣價值。
為了去除溶解性固體必需采用反滲透膜進行分離,而分離后的濃縮液因COD和鹽份高無法排放,唯一去處為噴灑到煤場或作為濕法熄焦的補充水,但煤場的用水有限,許多焦化廠已改為干法熄焦,所以需要一個焦化廢水處理回用并達到零排放的技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焦化廢水的芬頓氧化及雙膜法的全回用處理裝置,該裝置可以大幅度降低廢水中COD和懸浮物等各類污染物含量,對焦化廢水進行深度處理并回用,使系統實現零排放。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焦化廢水的芬頓氧化及雙膜法的全回用處理裝置,包括預處理系統和生化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芬頓催化氧化處理系統、混凝沉淀池、超濾膜處理系統、反滲透膜處理系統和濃水蒸發結晶系統;
經過預處理和生化處理后的焦化廢水的出口與所述芬頓催化氧化處理系統連接;所述芬頓催化氧化處理系統的出水口與所述混凝沉淀池連接;
所述混凝沉淀池的出水口與所述超濾膜處理系統連接;
所述超濾膜處理系統的出水口將出水經反滲透給水泵和高壓泵串聯加壓后與所述反滲透膜處理系統連接;
所述反滲透膜處理組件的一個出水口與所述濃水蒸發結晶系統連接;所述反滲透膜處理組件的另一個出口與回用水箱連接。
所述的超濾膜為中空纖維絲狀膜,過濾精度0.1μm,所需工作壓力一般為0.1~0.25MPa左右,過水通量為60L/m2.hr。
所述的反滲透膜過濾采用兩套系統,所述兩套系統串聯連接。
所述的反滲透膜的第一套系統工作壓力2~3.5MPa,過濾精度0.001μm;第一套的濃縮液進入第二套反滲透系統,系統工作壓力3.5~4.0Mpa,最終濃縮液占整個處理水量的10%以下,濃縮液水質為:CODcr≤450mg/L、含鹽量≤40000mg/L。
所述預處理系統包括除油池、浮選池和調節池;生化處理系統包括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回流沉淀池。
厭氧池有關參數:水力停留時間8~12h,P0.5~1mg/L,水溫28~32℃。
缺氧池有關參數:水力停留時間16~20h,污水回流比2~3倍,P0.5~1mg/L,水溫25~30℃,PH值7~8。
好氧池有關參數:水力停留時間32~36h;污泥回流比2~3倍,出水含磷量0.5~1mg/L;水溫25~30℃,PH7~8,溶解氧2~4mg/L。
回流沉淀池有關參數:水力停留時間2~1.5h;上清液回流比2~3倍;表面負荷1~1.3m3/m2·h;污泥回流比2~3倍。
預處理系統采用物理方法去除廢水中的重油和乳化油,調節各種焦化廢水水量及水質的不均勻性,主要目的是為后續生化處理創造適宜的條件。其主要處理設施包括除油池、浮選池、調節池等。
生化處理主要目的是通過活性污泥的生物化學反應來降解焦化廢水中的有毒害物質,降低廢水中的COD等污染物含量。生化處理的主要設施有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回流沉淀池、鼓風機、加藥設備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靜璇,未經吳靜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23105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