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全自動飾品自救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228710.7 | 申請日: | 2010-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7127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1-19 |
| 發明(設計)人: | 劉琦;孫利萍;劉行;王海龍;張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琦;孫利萍;劉行 |
| 主分類號: | B63C9/15 | 分類號: | B63C9/15 |
| 代理公司: | 沈陽杰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鄭賢明 |
| 地址: | 715106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全自動 飾品 自救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以作為飾品佩戴,也可以作為救生圈使用的裝置。
背景技術:
每年因意外落水事故造成不少人員死亡。特別是在夏季時天氣比較炎熱,人們喜歡到戶外游泳,既可以健身,又可以避暑;但是享受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危險,尤其是一些青少年在沒有大人帶領,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到戶外游泳,造成的死亡率比較大。特別是一些戶外運動愛好者,徒步旅行時一不小心失足落水造成的悲劇比比皆是。其次是到海邊的游玩者,海邊的水流比較大,海水比較深,雖然人們一般都會攜帶救生圈,但是一旦人員脫離救生圈,很容易發生意外。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全自動飾品自救裝置,平時佩戴在人的手腕、腳腕或其他部位做裝飾品,既美觀又方便。一旦發生意外落水,充氣開關自動打開,充氣氣囊快速膨脹,將人體浮起,有效延長了人員漂浮時間,大大提高了救護保障。
技術方案:全自動飾品自救裝置,鋼圈外設有充氣囊,充氣囊設有放氣孔膜,充氣囊外設有救生圈體,救生圈體和充氣囊之間設有立柱,兩個吸水性實球設在救生圈體的凹槽內,吸水性實球與進水管連通,進水管內設有壓力膜;兩個吸水性實球之間通過連接板連接,連接板的一側與橡膠軟連接和鋼針連接,連接板的另一側與彈簧的一端連接,彈簧的另一端與壓頭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種全自動飾品自救裝置,鋼圈外設有充氣囊,充氣囊設有放氣孔膜,充氣囊外設有救生圈體,救生圈體和充氣囊之間設有立柱,兩個吸水性實球設在救生圈體的凹槽內,吸水性實球與進水管連通,進水管內設有壓力膜;兩個吸水性實球之間通過連接板連接,連接板的一側與橡膠軟連接和鋼針連接,連接板的另一側與彈簧的一端連接,彈簧的另一端與壓頭連接;它使用時可以佩戴在人的手腕或腳腕等其他部位,在人們在水中發生危險的時候,充氣氣囊快速膨脹,將人體浮起,有效延長人員漂浮時間,提高救護保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A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一種全自動飾品自救裝置,鋼圈3外設有充氣囊2,充氣囊2設有放氣孔膜4,充氣囊2外設有救生圈體1,救生圈體1和充氣囊2之間設有立柱12,兩個吸水性實球5設在救生圈體1的凹槽內,吸水性實球5與進水管7連通,進水管7內設有壓力膜6;兩個吸水性實球5之間通過拱形連接板13連接,拱形連接板13的下側與橡膠軟連接11和鋼針10連接,拱形連接板13的上側與彈簧9的一端連接,彈簧9的另一端與壓頭8連接。原始狀態時,充氣囊2中充滿氣體,彈簧9處于壓縮狀態,平時把該實用新型戴在手腕或腳腕上,當人員發生意外落水或者在水中發生事故,本實用新型浸沒水中一定深度時,壓力膜6破裂,水由進水管7進入,吸水性實球5遇到水后萎縮發生形變,從而帶動拱形連接板13向萎縮的方向移動,彈簧9壓力得到釋放,帶動鋼針10扎破放氣孔膜4,氣體釋放到救生圈體1內,救生圈體1膨脹,產生足夠大的浮力,幫人們化解危機;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也可以用手按動壓頭8,帶動鋼針10扎破放氣孔膜4,開始工作;本實用新型也可以戴在手腕上,起到裝飾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琦;孫利萍;劉行,未經劉琦;孫利萍;劉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22871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通體發光造型燈
- 下一篇:一種照明用LED芯片之散光和濾光用透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