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發動機連桿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226881.6 | 申請日: | 2010-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738964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徐澤軍;張寶秀 | 申請(專利權)人: | 銳展(銅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M1/06 | 分類號: | F01M1/06;F16C7/02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周光 |
| 地址: | 24406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機 連桿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領域,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發動機用連桿結構。
背景技術
在發動機領域,發動機連桿大頭與缸體配合連接,再通過軸瓦的配合實現對曲軸的活動安裝,發動機曲軸轉動時,因工作環境的惡劣,這就對曲軸內的潤滑有很高的要求,在現有技術中,曲軸與軸瓦之間要求有一層很薄的油膜起潤滑作用。如果潤滑不良,軸瓦與曲軸之間就存在直接的摩擦,摩擦會產生很高的溫度,雖然軸瓦是由于特殊的耐高溫合金材料制成,但發生直接摩擦產生的高溫仍然足于將軸瓦與轉動的曲軸燒壞。現有技術的潤滑油,直接通過設置在連桿大頭端的潤滑油孔輸送到軸瓦與曲軸間,這樣的結構,輸送潤滑油油量有限,因此很難滿足曲軸系統的潤滑要求,潤滑油的不足,很容易導致軸瓦的燒瓦,再進一步則會造成軸瓦與曲軸的抱死,從而導致整臺發動機的徹底報廢。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增大潤滑油提供量,從而提高軸瓦與曲軸接觸面的潤滑效果的發動機連桿結構。
要解決以上所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發動機連桿結構,包括連桿大頭,連桿蓋端,潤滑油孔,所述的連桿大頭的連桿大頭正面和連桿蓋端的連桿蓋端正面上分別設置凹下的一道或一道以上的油槽Ⅰ和油槽Ⅱ,油槽Ⅰ和油槽Ⅱ設置為連通的結構,潤滑油孔設置為穿過連桿大頭上的油槽的結構,所述的油槽Ⅰ和油槽Ⅱ設置為連通的結構。
所述的連桿大頭正面上的油槽Ⅰ設置為與連桿大頭側邊呈夾角布置的一道或多道的結構,所述的連桿蓋端正面上的油槽Ⅱ設置為與連桿蓋端側邊呈夾角布置的一道或多道的結構。
所述的連桿大頭正面上的油槽Ⅰ設置為與連桿大頭側邊平行布置的結構,所述的油槽Ⅰ設置為貫通整個連桿大頭正面的結構;所述的連桿蓋端正面上的油槽Ⅱ設置為與連桿蓋端側邊平行布置的結構,所述的油槽Ⅱ設置為貫通整個連桿蓋端正面的結構。
所述的油槽Ⅰ設置1-3道平行布置的結構,所述的油槽Ⅱ設置1-3道平行布置的結構,所述的連桿大頭正面上的每道油槽Ⅰ,均設置為與連桿蓋端正面上的一道油槽Ⅱ連通的結構。
所述的油槽Ⅰ設置為1道的結構,所述的油槽Ⅱ設置為1道的結構。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結構簡單,加工制造方便,能明顯增大向軸瓦和曲軸間的潤滑油提供量,從而提高軸瓦與曲軸接觸面的潤滑效果,防止軸瓦及曲軸其連接部件之間的抱死,從而提高軸瓦的使用壽命,提高發動機的整體安全性。
附圖說明
下面對本說明書各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出簡要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發動機連桿結構的連桿大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連桿蓋端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1、連桿大頭;3、油槽Ⅰ;4、油槽Ⅱ;5、連桿大頭正面;6、連桿蓋端側邊;7、潤滑油孔;8、連桿蓋端;9、連桿蓋端正面;10、連桿大頭側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附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發動機連桿結構,包括連桿大頭1,連桿蓋端8,潤滑油孔7,所述的連桿大頭1的連桿大頭正面5和連桿蓋端8的連桿蓋端正面9上分別設置凹下的一道或一道以上的油槽Ⅰ3和油槽Ⅱ4,油槽Ⅰ?3和油槽Ⅱ?4設置為連通的結構,潤滑油孔7設置為穿過連桿大頭1上的油槽Ⅰ?3的結構,所述的油槽Ⅰ3和油槽Ⅱ4設置為連通的結構。
所述的連桿大頭正面5上的油槽Ⅰ3設置為與連桿大頭側邊10呈夾角布置的一道或多道的結構,所述的連桿蓋端正面9上的油槽Ⅱ?4設置為與連桿蓋端側邊6呈夾角布置的一道或多道的結構。
所述的連桿大頭正面5上的油槽Ⅰ?3設置為與連桿大頭側邊10平行布置的結構,所述的油槽Ⅰ3設置為貫通整個連桿大頭正面5的結構;所述的連桿蓋端正面9上的油槽Ⅱ4設置為與連桿蓋端側邊6平行布置的結構,所述的油槽Ⅱ4設置為貫通整個連桿蓋端正面5的結構。
所述的油槽Ⅰ?3設置1-3道平行布置的結構,所述的油槽Ⅱ4設置1-3道平行布置的結構,所述的連桿大頭正面5上的每道油槽Ⅰ3,均設置為與連桿蓋端正面9上的一道油槽Ⅱ4連通的結構。
所述的油槽Ⅰ?3設置為1道的結構,所述的油槽Ⅱ4設置為1道的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銳展(銅陵)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銳展(銅陵)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22688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