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側面安全氣囊的安裝方式有效
| 申請號: | 201020226150.1 | 申請日: | 2010-06-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761464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3-16 |
| 發明(設計)人: | 詹廣委;祝賀;周大永;劉衛國;吳成明;李書福;楊健;趙福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1/21 | 分類號: | B60R21/21;B60R21/23 |
| 代理公司: | 臺州市方圓專利事務所 33107 | 代理人: | 張智平;張向飛 |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側面 安全氣囊 安裝 方式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安全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安全氣囊,特別是一種在車輛發生側面碰撞時對后排乘員進行保護的安全氣囊的安裝方式。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汽車已經進入普通家庭,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在人們享受汽車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承受著各種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所帶來的痛苦,在這種情況下汽車安全氣囊也應運而生。
目前的汽車通常會為前排乘客安裝安全氣囊,也有少數汽車為后排乘客安裝側面安全氣囊。側面安全氣囊布置在后排座椅的骨架上,提供側向撞擊期間車輛乘客與車輛的車門和車窗之間的緩沖。但是對于部分后排單座的車型,傳統的側面安全氣囊由于后排乘員與車身側部之間的空間過大,氣囊在發生側面碰撞展開的情況下,無法對其進行有效支撐和定位,導致氣囊在受到乘員撞擊時容易發生移位,從而不能有效保護后排乘員。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汽車后排側面安全氣囊所存在的上述問題,而提出了一種可有效保護后排乘員的側面安全氣囊的安裝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側面安全氣囊的安裝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氣囊設置在汽車后排側圍內飾件上,位于汽車車身側部及后排側圍內飾件之間,所述的安全氣囊的展開方向正對后排座椅。
后排側圍內飾件擋于后排座椅與安全氣囊之間,安全氣囊觸發點爆后,沿展開方向沖破后排側圍內飾件后展開,在后排側圍內飾件和乘員之間形成緩沖區域。
在上述的一種側面安全氣囊的安裝方式中,所述的后排側圍內飾件上設有可方便安全氣囊沖破后排側圍內飾件的氣囊門,上述安全氣囊的展開方向正對氣囊門。安全氣囊點爆后,可輕易沖破氣囊門展開。
在上述的一種側面安全氣囊的安裝方式中,所述的安全氣囊包括殼體、氣體發生器和氣袋,氣袋設置在殼體內,所述的氣體發生器固連在殼體上且與殼體內的氣袋相連接。本安全氣囊通過殼體固定安裝在后排側圍內飾件上。
在上述的一種側面安全氣囊的安裝方式中,所述的氣體發生器與殼體之間通過螺栓固連在一起。
汽車在發生側面碰撞時,觸發氣體發生器對氣袋進行充氣,氣囊門處的后排側圍內飾件較薄,氣袋沖破氣囊門,穿過后排側圍內飾件后展開,在后排乘員與車身側部之間建立緩沖區域,保護后排乘員,降低人體傷害。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新型安全氣囊的安裝方式改變了傳統側氣囊固定于座椅內的布置方式,將側氣囊布置到后排側圍內飾件和車身側部之間,使安全氣囊在觸發時沖破后排側圍內飾件在規定位置展開,即給側氣囊更大的設計空間,使后排乘員得到更有效的保護,而且釋放了側氣囊對座椅的造型的限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安全氣囊安裝方式的示意圖。
圖2是本安全氣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安全氣囊;11、殼體;12、氣袋;13、氣體發生器;14;螺栓;2、后排側圍內飾件;3、氣囊門;4、后排座椅。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側面安全氣囊1的數量為兩個,分設在汽車后排側圍內飾件2的兩側,位于汽車車身側部與后排側圍內飾件2之間。后排側圍內飾件2上具有氣囊門3,上述安全氣囊1的展開方向正對氣囊門3。
如圖2所示,本安全氣囊1包括殼體11、氣體發生器13和氣袋12,氣袋12設置在殼體11內,氣體發生器13通過螺栓14固連在殼體11上且與殼體11內的氣袋12相連接,本安全氣囊1通過殼體11固定安裝在汽車后排側圍內飾件2上。
汽車在發生側面碰撞時,觸發氣體發生器13對氣袋12進行充氣,氣袋12的噴出方向正對氣囊門3,氣袋12沖破氣囊門3后在后排側圍內飾件2的內側展開,在后排乘員與車身側部之間建立緩沖區域,保護后排乘員,降低人體傷害。
氣囊門3是將后排側圍內飾件2上供氣袋12沖破的區域設置成薄壁區形成的。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22615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力線載波控制的無極燈電子鎮流器
- 下一篇:低能量過流脫扣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