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腦電視一體機的散熱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020207966.X | 申請日: | 2010-05-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827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22 |
| 發明(設計)人: | 許伙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許伙明 |
| 主分類號: | H05K7/20 | 分類號: | H05K7/20;G06F1/20;H04N5/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曹志霞;李贊堅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腦 電視 一體機 散熱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腦電視一體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腦電視一體機的散熱裝置。
背景技術
3C是計算機(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消費電子產品(consumerelectric)三類電子產品的簡稱。3C融合,是利用數字信息技術激活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通過某種協議使三者之間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互聯互通,滿足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實現信息的融合應用,方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電視機作為消費類電子產品中主要的成員之一,電視技術與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的融合是大勢所趨,這三者技術的融合一方面表現為功能的整合,另一方面表現為電視機、計算機以及通信終端之間的互聯互通。
目前,電腦電視一體機芯片發熱的熱量散發到散熱片上,再在機內通過散熱風扇間接吹排到機外的。這樣結構的散熱效果較差,使得機內的溫度較高,會影響電腦電視一體機的性能及壽命。
因此,急需發明一種電腦電視一體機的散熱裝置解決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腦電視一體機的散熱裝置,將芯片發熱的熱量傳導至外殼邊窗的散熱網上,再通過散熱風扇吹排到機外,散熱效果好,可以有效降低機內的溫度,保證電腦電視一體機的性能,延長電腦電視一體機的壽命。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腦電視一體機的散熱裝置,包括散熱片、散熱管、散熱網以及散熱風扇,所述散熱片與電腦電視一體機的芯片接觸,所述散熱網通過所述散熱管與所述散熱片連接,所述散熱網設置在電腦電視一體機的外殼邊窗,所述散熱風扇將所述散熱網的熱量吹排出電腦電視一體機外部。
優選地,所述散熱片為散熱鋁片。
優選地,所述散熱管為散熱銅管。
優選地,所述散熱網為散熱銅網。
優選地,所述散熱風扇為直流風扇。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腦電視一體機的散熱裝置,所述散熱片與電腦電視一體機的芯片接觸,所述散熱網通過所述散熱管與所述散熱片連接,所述散熱網設置在電腦電視一體機的外殼邊窗,所述散熱風扇將所述散熱網的熱量吹排出電腦電視一體機外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腦電視一體機的散熱裝置,將芯片發熱的熱量通過散熱片及散熱管傳導至設置在外殼邊窗的散熱網上,再通過散熱風扇吹排到機外,散熱效果好,可以有效降低機內的溫度,保證電腦電視一體機的性能,延長電腦電視一體機的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電腦電視一體機的散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箭頭方向為熱量散發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描述。
參見圖1,該圖為本實用新型中電腦電視一體機的散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箭頭方向為熱量散發方向。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腦電視一體機的散熱裝置,包括散熱鋁片1、散熱銅管2、散熱銅網3以及直流風扇4,散熱鋁片1與電腦電視一體機的芯片(圖中未示出)接觸,散熱銅網3通過散熱銅管2與散熱鋁片1連接,散熱銅網3設置在電腦電視一體機的外殼邊窗(圖中未示出),直流風扇4將散熱銅網3的熱量吹排出電腦電視一體機外部。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腦電視一體機的散熱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芯片發熱的熱量通過散熱片1及散熱管2傳導至設置在外殼邊窗的散熱網3上,再通過直流風扇4吹排到機外。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腦電視一體機的散熱裝置的散熱效果好,可以有效降低機內的溫度,保證電腦電視一體機的性能,延長電腦電視一體機的壽命。
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上述優選實施方式不應視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許伙明,未經許伙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2020796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